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七一章 突击作战(八),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木林森444,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s>
在德佑军的炮击之下,打了袁军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德佑军的炮击远不及袁军密集猛烈,但这时由于袁军的大意,并没有在阵地上构建完善的战壕掩体,顿时被打得伤亡惨重。
而在炮击之后,德佑军趁势发动了进攻,袁军本来就被德佑军的炮击打得落花流水,那里还抵挡得住,立时就被德佑军打得大败,酉水北岸的袁军虽然想过河支援,但德佑军也早有安排,在进攻之前就派出人手将河上的浮桥全部炸毁,令北岸的袁军有力也使不上。结果南岸的袁军一直退到占领的德佑军阵地,才凭借着阵地防御,算是免强止住了败势。
这一下袁世凯也有些沉不住气了,本来胜利在望了,怎么一下子又被打回来了呢!而这时顾问团再次向他建议,酉水南岸虽然大败,但袁军己退回阵地,有原来的战壕工事为依托,守住阵地不难,而这时德佑军全部投入酉水南岸进攻,北岸守备必然空虚,因此这时应集中兵力,在酉水北岸向德佑军的新防线发动进攻,只要突破了德佑军的新防线,德佑军在南岸必会自动撤军而且也难以再坚守下去,袁军的胜算依然不小。
但这时袁世凯却犹豫了起来,认为顾问团的建议过于冒险,毕竟现在占领的德佑军阵地是3面受敌,守备的压力不小,万一阵地被攻破,不仅进攻的军队全军覆没,恐怕连自己防线也守不住了,因此袁世凯再三思索,最终决定将酉水北岸的军队都撤回阵地里,先守住阵地,并重新振顿军队再发动进攻。
而这一次反击,德佑军取得的胜利也大大出乎拉玛和马丁内斯的预想,他们本来只想将袁军击退一段距离也就行了,那知竟然一举将酉水南岸的袁军赶回到原来的阵地,北岸的袁军也主动撤退了,不仅新防线稳定下来,而且这一胜利也令德佑军的士气大增,一扫颓势。于是两人的头脑也有些发热,决定一股作气,继续发动进攻,夺回原来的阵地,于是两人下令,命德佑军从三个方向向袁军发动进攻。
但这时酉水北岸袁军己经撤回阵地,并且稳住了阵脚,袁世凯虽然进取心不足,但谨慎却是有余,这几天时间,一直都在布置阵地里的防御工事,现在到是派上了用场。而且袁世凯也知道阵地决不容有失,于是冒着危险亲自赶到阵地里坐镇指挥战斗,并且还拉了100余门火炮在阵地里布置,一定要守住现在的阵地。
结果德佑军猛攻了3天,袁军凭借防势工事和强大的火力,始终牢牢的守住阵地,而且德佑军损失惨重,拉玛和马丁内斯见状,也不敢再攻下去,只得下令军队退回阵地驻守。
德佑军撤军之后,袁世凯也松了一口气,但只是守住阵地还不算成功,因为德佑军又建立了一道防线,只有将这道防线再突破了,这次作战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而这时袁世凯手下的诸将却分为两种意见,段祺瑞就认为,德佑军的防线是刚刚建立的,防御力远不如被袁军占领的防线,因此只要袁军重振旗鼓,再次向德佑军的防线发动进攻,还是有很大的把握可以攻破的,冯国璋、曹琨、张怀芝、张勋等人也都赞同再进攻。
而王士珍却反对再进攻,因为德佑军的防线虽然是刚刚建立,但现在德佑军己有准备,就算德佑军的防线差一点,但德佑军凭人数优势,也不好对付,而袁军经过连日的激战,不仅师老兵疲,而且锐气耗尽,再发动进攻只能消耗兵力,到不如暂时停战,重新休整部队,再寻找其他的机会。这个建议则是得到了顾问团的支持。
这时袁世凯也是左右为难,因为一但停战,那么为了这一次战争所投入的一切人力物力就全部都前功尽弃,而再找其他的机会又谈何容易;但如果再发动进攻,他也确实没有多少把握,万一不能攻破德佑军的新防线,还白白消耗兵力,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因此袁世凯思来想去,最终决定还是发动一次进攻,看看效果再说,如果还是向前次突击那样,势如破竹,则一股作气突破德佑军的防线,如果德佑军的守备严密,难以突破,就立刻停战,再作其他打算,这样也不会损失太大。
于是袁军又进行了两天的准备,一方面是集结兵力,另一方面也是调集火炮,这次进攻的是第二镇,因为在前期的战斗中,第二镇在酉水北岸进攻,是自行撤回阵地,并没有被击败,而且在前期战斗中损失的兵力基本得到补充,袁世凯又对第二镇的士兵军官进行重奖,鼓舞士气,并且又集中了200余门火炮,在酉水北岸再次向德佑军的防线发动进攻。
但进攻的情况果然如王士珍所预料的那样受挫,一来是在这几天时间里,德佑军也一直都在加强新防线的修建,并将新防线沿长到10余公里,虽然还未和原来的防线连结上,但留下的缺口也不足以让德佑军形成突口,同时德佑军也在防线上集中了大量的火炮,袁军也不能肆无忌惮的对德佑军的防线进行火力打击,而失去了炮火的掩护,想要靠步兵突破德佑军的防线谈何容易,因此进攻只进行了一天,袁世凯就知道这一次进攻并不好打,干是也就彻底死了心,下令停止战斗,退回阵地去防守。
当然德佑军也不敢逼近袁军的阵地,因为在双方阵地中间的这一带地区都没有掩体,谁都无法立足,因此只能守在各自的阵地里,十分默契的形成了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