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 吐蕃战与援,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徒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能够从空中查看,就能看到从大唐各地涌来的人流,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每时每刻都有大唐百姓向着吐谷浑流动。
短短半年时间,摆在狄仁杰这位吐谷浑宰相案头的流动人口数据,就直线上升了一百来万。
当时的长安城,号称整个南瞻部洲最大的人族都城,人口也不过一百万出头而已,半年涌向吐谷浑的人口,竟然能够造出一个长安城来。
那么,原来的吐谷浑有多少人呢?
别看吐谷浑是一个国家,还算是一个疆域不小的国家,在吐谷浑人口最鼎盛时期,全域总人口都没能超过一百万啊。
好在这庞大的人流是半年之内陆陆续续到达的,而大唐的户部真是给力,真就全程负责这些人一路的吃喝。
为此,甚至户部和礼部商议之后,特别抽调了百余名基层官员,又斥巨资每名官
员在百姓中招募二十名吏员供其调用。
当然了,兵部也不甘寂寞,从往年陆续退下来的老兵中,又返聘了两千行动自如之人,充斥到扈从的队伍中。
大唐的服务还真是贴心、到位,不仅仅为吐谷浑送去了大量的游客,整体下来,还官方配备了四五千人的庞大治安团队。
就拿狄仁杰现在的管理机构来讲,既然域内人口突然翻番了,管理人员自然也得增加吧?
「好在」来吐谷浑这庞大的人群中,很多人在大唐都是参加过科举的,有些人更是连进士都中过的。
从国度伏俟城到吐谷浑各主要城镇,新上任的官员中,超过一半都是新从大唐过来的。
狄仁杰也好,武家娘子也罢,都明白这样做有着很大的弊端,可是,他们有的选择吗?
「哎,那个薛丁山,平时看起来文文弱弱的,甚至都没什么话说,谁能想到他到了战场上,居然是一尊杀神啊!」
武家娘子忘不了刚见薛丁山时的情景,小伙子年岁不大,体格却长了起来,一见面就给自己行了个大礼。
行个大礼也就罢了,竟然高喊了一声「师母——」
狄仁杰、阿来国师都在场,还有几位吐谷浑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在。
那个薛丁山先是自称自己是唐皇的弟子,担任此次前来支援吐谷浑大军的统领一职,紧接着就叫了武家娘子「师母」。
这不明摆着是在向众人公布她武娘子,同那大唐国主的关系吗?
可是,薛丁山个子是长起来了,眼角眉梢却还带着一丝稚气,分明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
一个半大的孩子在那样热情地叫着自己,真就拿武家娘子当了长辈了,她又怎能发得出脾气来?
不仅如此,涌入吐谷浑那百万人,但凡能够到达伏俟城的,都会在皇宫之外朝里边行个大礼,口称「向‘贤妃娘娘问安——」
即便那些没有能够来到伏俟城的,也在吐谷浑各处歌颂着大唐「贤妃娘娘」的仁德,合着李治将这次唐人大迁徙的基调,定做了武家娘子,也就是大唐的「贤妃娘娘」在开疆扩土了?
当武家娘子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再想制止已经为时已晚。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更何况吐谷浑鼎盛时期人口都不过百万,军队满打满算才十万出头,那可是一百多万蜂拥而来的唐人啊。
更何况,现在无论是伏俟城中,还是在吐谷浑的地方,半数以上都是大唐来人在充当官员,你让武家娘子如何去防民之口?
再说那对吐蕃的攻伐之战,吐谷浑出兵五万人,这已经是在确保国内安稳的前提下,吐谷浑能够拿出最大的兵力了。
而薛丁山也率领着他的五千大唐禁军,随军出发,并亲自申请充做全军的先锋。
而在这五千禁军之前,更是有白罴带着「丽竞门」百余人,走在了最前边替薛丁山开路。
这样一来,还有吐谷浑那五万大军什么事?
几乎是一走一过,吐蕃北部和西部的城池就被攻占了,大一些的部落,要么选择投降,要么负隅顽抗而被格杀。
薛丁山似乎天生就该出现在这样厮杀的战场上,太岁盔和天王甲乃是「三圣母」杨婵所赠,朱雀袍和水云鞋却是敖凌从东海龙宫带来的。
宝雕弓和穿云箭,更是薛仁贵为了儿子第一次上战场,直接就独当一面了,索性把自己惯用的弓箭送给了儿子。
而薛丁山胯下这匹龙驹马,却是武家娘子所赠,怎么说人家也是来替她吐谷浑帮场子的,一声「师母」换一匹良驹,不过分吧?
就是手中的兵器略微差了一些,
却也是长安城中最好的匠师打造而成的方天画戟,不是什么宝物,贵在一个「重」字。
李治这个做正牌师傅的,却没能送给这徒弟任何宝物,没办法,穷啊——
吐蕃北部和西部广阔疆域被攻下,吐谷浑上来的五万人马,反倒变成了驻防军,没处留下两三千人马,眼看着就不够用了。
这个时候,传到伏俟城的军报就慢慢分成两个内容,一个是薛丁山又打下了什么地方,另一个就是请求增派援军。
是的,一直在打胜仗,却要请求增派援军,原因是占领的地盘太大,已经没有太多的兵力用来驻守了。
再说了,吐谷浑同吐蕃完全接壤,武家娘子的野心是极大的,她可不打算干一票就走,而是彻底地占领并永久地统治整个吐蕃。
问题是,现在地盘是打下来了,虽然几乎都是薛丁山和他率领唐军的功劳,终究还是打下来了不是?
驻防军都不够用了,那么将来负责治理的地方官员呢?
「主上,吐蕃战场的进度,太快了,如果能够给微臣二十年,哪怕十年的时间,也不至于」
问题很明显摆在那里,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怀英啊,你看看军报中这句话,这应该是薛丁山那小子写的吧?哼——」
再三看了几遍军报,又是一场大捷,只是比起先前那些要惨烈了一些,也算是「惨胜」吧。
大唐禁军付出了一千八百多人的伤亡,就连白罴率领的「丽竞门」都折损了十几位。
在苏毗部落一处叫做「卡尔囊」的所在,唐军遭遇了吐蕃从逻些城派来的大军,足足有两万多骑。
当然,如果只是普通地两万多骑兵,薛丁山的五千大唐禁军,再加上白罴率领的百余「丽竞门」,自然不会损失惨重。
问题是这两万多骑兵中,居然还夹杂着一支五百人左右的「僧兵」。
说是「僧兵」其实并不是西方灵山那样的佛教,充其量只能算是佛教的一支,结合吐蕃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逐渐演变成了「雍仲本教」。
而这次率军前来的,正是吐蕃的第一智者禄东赞,其人更是有着「太乙玄仙」后期的修为,同白罴都斗了个旗鼓相当。
而那五百僧兵,充作禄东赞的护卫,几乎都是踏入修行之人,最强的两个副将也有「金仙」境界。
如此一来,就打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若非白罴狠辣、薛丁山骁勇,恐怕唐军的伤亡还要更大。
禄东赞丢下七千多具尸首,率领大军撤了回去,是原地驻扎还是打道回府,暂时还没有确定。
薛丁山却是在真正求援了。
当然,他并不是向伏俟城的师母求援,而是想通过武家师母向长安求援,请求再增派五千禁军过来。
「主上,虽然薛丁山此子所言有些唐突,不过,微臣觉得他也是无奈之举,吐谷浑的军士到底还是差了一些。」
「他能够向您提出求援之语,恐怕也同时向长安去信了,似乎长安派不派兵,派多少援兵,都不是你我所能左右的。」
狄仁杰也只能苦笑不已,他是当今的智者不假,博学、睿智且修为不俗,可惜,却偏偏于军阵之事不通。
「也罢,阿来师兄秘密训练那五百人也有几年了,虽然火候上还差了一些,也是时候派到战场上去厮杀一番了。」
狄仁杰所言,武家娘子又如何不晓得?
这半年来,她发现有很多事情,都在慢慢偏离她事先构想的轨道。
吐谷浑当地的耆老见到她,一副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得罪却也绝对不会热情。
从大
唐来的那些官员,则一个个对她毕恭毕敬的很,虽然嘴上同狄仁杰一样,也是在「主上」叫着,武家娘子却总感觉他们心中念叨的还是「贤妃娘娘」?
「主上,就算是有了阿来国师那五百精锐,那么又由何人来领兵呢?」
率领五万吐谷浑部众远赴吐蕃之统领,乃是原吐谷浑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却在武家娘子掌控吐谷浑政权之后,第一个投诚之人。
此人的家族在吐谷浑绵延几代了,根算是彻彻底底扎在了吐谷浑,这样的人统兵在外,你不用担心他会趁机作乱,毕竟整个家族都在伏俟城呢。
可是,这样的人充其量也只能做一个守城之将,真放出去开疆扩土,那还真是白给。
好在此次李治将薛丁山这头雏虎给派了过来,否则那五万吐谷浑大军,势必会陷在吐蕃的泥潭之中。
「呵呵,此事也是巧了,昨日本宫刚刚收到一枚信符,过几日本宫的一位佛门小师妹会前来伏俟城。」
「此女乃是骊山圣母所收的女弟子,自幼随圣母在山上修行,根骨和天赋更是一等一的好,年纪轻轻就到了‘太乙金仙境界,更是精通于攻杀战阵之事。」
「这位小师妹如果来了,本宫就把那五百精锐交到她的手上,同时远赴吐蕃的大军中抽调万余精锐,一并让小师妹来统领,哼哼」
武家娘子似乎已经「受够」了薛丁山这些报捷的军报,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小师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