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章 洪武大移民,父可敌国,三戒大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76章 洪武大移民</p>
打那天之后,韩宜可的工作重心,就从河堤转移到移民事务上来了。</p>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要尽快完成移民安置,这样还能赶上今年的春耕。</p>
因为移民安置工作本就是两淮,乃至整个北方地方官的重中之重。</p>
从建炎南渡算起,整个北方被异族统治了两百多年。尤其是元朝统治的八九十年里,蒙古贵族在华东华北平原跑马圈地,将大量良田变成他们养马的牧场,使汉族百姓无立锥之地。</p>
汉人只能要么造反,要么逃亡,百十年下来,整个北方千里无鸡鸣,荒草连阡陌,许多乡村人烟断绝,彻底消失在朝廷的版图上。北方汉人锐减了百分之九十……而且是跟金朝的数据相比。</p>
两淮地区还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主战场,元军和地主武装对农民军所据之地,多是‘拔其地、屠其城’,直杀的江淮一带‘春泥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p>
江淮第一城的扬州城,当时被杀的仅余有十八家。</p>
洪武初年,朱元璋命太子巡视江北,朱标目睹这一人间惨状,走一路哭一路,摧心裂肺,难以自持。</p>
朱元璋不得不提前召回太子,不然朱标能活活哭死在路上……</p>
是以尽快恢复北方人口,便成了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头等要务。</p>
幸好朱老板是有大魄力的开国皇帝,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强行将大量百姓,从人烟稠密的山西江南等地,持续不断迁徙到山东、河南、河北,以及两淮一带。</p>
洪武大移民,也就成了大明的一项基本国策,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p>
~~</p>
凤阳作为中都,主要接收来自江南的移民,也有大量犯官家属被迁徙到这里种地。</p>
所以朱元璋安排五个儿子到凤阳学农,一点都不会引人注目。</p>
相反,要是在江南某个县里,忽然多出五条大汉来,怕是立马就要有官差上门了。</p>
按照规矩,所有移民要先到县衙登记、落户,然后依照朱老板承诺的,发给种子农具,耕牛和住处,还有全家半年的口粮。</p>
此外,移民迁徙路上还给路费和棉衣。而且朱老板承诺,移民垦田,三年免税;三年后每亩仅纳税一斗,不再加收其他赋税。</p>
跟历朝历代相比,这都已经是给到移民最好的条件了。但条件再好,大部分老百姓也不愿意挪窝,非得官府强迫,官兵押送,才能给他们换个地方。</p>
所以移民抵达临淮县是有排期的,并非三五成群、自行前来。</p>
这大大降低了韩知县守株待兔的难度,不至于整天坐在接待处,连上个茅房都不敢离开。</p>
其实也没等多久,二月初五这天,新一批移民抵达。</p>
按规矩,他们要先在县衙前的大坪上站定,等官差老爷训话。然后排队进入县衙,领取发给他们的种子耕牛、农具口粮。</p>
彼时,户房王典吏在台阶上声嘶力竭的宣讲皇帝的圣旨和本县规矩。韩知县则站在门洞阴影中,仔细打量这些新来的移民。</p>
然后他一眼就看到了要找的目标——那三个身材魁梧的青年,在移民从中如鹤立鸡群,想不注意到都难。</p>
“哎呀,还真是……”韩知县不由低呼一声。他在大朝会上,是见过几位殿下的。</p>
而且几位殿下的特征过于明显,个子高之外,秦王大方脸,晋王小白脸,燕王是黑圆脸。</p>
单拎一个出来他可能还不敢确定,但三个凑一起,那准没跑儿。</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