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宋旧事不堪提,水浒新秩序,江湖野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无所不用其极,即便是盟友交往也不可能什么都交实底。
但徐泽并没有蓄意欺骗金国使者,大同帝国确实还没有彻底平灭新宋政权。
战争是吞噬钱粮的恐怖巨兽,备战打仗、赈灾救济和基础建设都会消耗大量的钱粮,而刚刚经历战火的地区也需要免税。
使得大同帝国的疆域虽然不断扩张,粮食产量也连年攀升新高,可消耗也同样巨大,自然不可能无限量供应金国开拓草原。
所以,徐泽并没有恶意“抬价”。
金国想要大幅度增加粮食交易量,仅割让一个开州肯定远远不够。
最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就看金国上层能下多大的决心摆脱大同的控制了。
两年前,大同攻灭不听招呼的夏国后,顺势逼降了泾原路和秦凤路宋军,将新宋势力彻底赶到了长江以南,在战略上完成了对新宋政权的彻底压制。
当年五月份,不甘坐等国灭的新宋朝廷调动了近二十万大军,反攻大同两浙路。
宋军仗着兵力优势,南北并进,分别攻打湖州和润州。
而由于部分兵力投入到了福建战场,防御面过宽导致兵力不足的同军第六军则被动采取守势。
结果,宋军奋战了半个多月,却迟迟不能破开同军的防线。
进而无功师老兵疲,就在主持此战的宋军统率折彦质想着如何体面结束战争时,同军第五军王进部突然由无为军渡江南下,攻破了江南东路太平军。
后路被截断,士气本就低下的宋军随即大溃。
同军顺势西进,全取江南东路,并攻下了江南西路首府隆兴府(新宋朝廷南渡后,赵构改江南西路洪州为隆兴府)。
俘获新宋江南东路招讨使折彦质、阵斩江宁府界招捉盗贼制置使刘光世,隆兴府兵马总管李成等,歼灭、迫降宋军超十万人。
与此同时,同宋第七军岳飞部也趁机渡过长江攻入荆湖北路澧州境内,大有一举南下攻入长沙府再灭新宋政权的架势。
东、西两线皆传紧急军情,主动掀起大战的赵构顿时慌了神,当即抛下长沙府,准备“南幸”以避敌锋芒。
自徐泽举兵之后,宋军就一直被同军压着打,屡战屡败国土越来越小的赵宋朝廷不得不反复向南方迁都避敌。
此前选为临时都城或行在停留地的南阳、江陵两府,虽然比不了居天下正中的“七朝古都”开封府繁华,可好歹也是人烟稠密、开发度不低的传统“汉地”。
此后继续向南,逃到远离中原的长沙府,已经是迫不得已了。
现在,还要放弃长沙继续南逃,就只能进入广南东、西两路了。
广南两路地域虽“广”,却非宜居之地。
单位面积内的各类可再生资源都有上限,而生物繁衍却是成几何倍增长,若不加以控制,就会因生态环境失衡而出现严重问题。
因而,一些动物在缺乏天敌而繁衍过快,导致种群密度过大时,会自发迁徙寻找新的栖息地,以避免因耗尽生存资源而导致族群消亡。
但人类与其他生物明显不同,不仅需要自然资源,还需要社会资源。
通常来讲,人烟稠密的繁华之地人均自然资源相对更少,却因为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源,反而比地广人稀人均自然资源更加丰富的边地更有吸引力。
繁华远胜四夷的中原地区便是如此,千年来一直像磁石一般不断吸纳外来人口。
当然,有地种能吃饱饭就知足的底层百姓并不会在乎这些。
只要是无主荒地,即便环境比较险恶,也挡不住底层百姓开荒的热情。
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管不到的地方还有地主老爷管,整个天下就没有多少适合开垦的无主荒地。
唯有蛮夷脚下的土地才可以“无主”,比如持续了千年之久的汉夷之争,又比如赵宋开拓熙河。
但这种扩张速度并不快,且要靠朝廷强力推进,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反复血腥厮杀。
能为这些土地而搏命的人并不多,中原百姓基本不会参与其中。
只有兵荒战乱、疾疫流行或持久的特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中原百姓才会自发向外流动。
其中,兵荒战乱是第一诱因。
自汉以降,华夏多次王朝兴替内部混乱之时,北方的游牧政权都会趁机南下。
弱则劫掠人口物资,强则趁机入主中原。
面对这种等级的大兵灾,普通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基本无法抗争,不想躲入深山与野兽为伍,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但占有更多资源的大姓豪族却有更多选择,进则入仕新政权为胡人服务,退则结寨交“保护费”,实在不济,还可以携大量僮仆和食客渡江避乱。
但大姓豪族即便南渡也不会乱跑,会优先选择信息通畅、人烟稠密、开发度相对较高江南地区定居。
只有战乱持续多年且不断升级,导致这些地区也极不安全了,才会有人继续迁徙,前往更加偏远的蜀地、广南,乃至海外。
经过历朝历代的持续开发,此时的广南两路的“宜居度”比起千年前的“百越”来说,已经不知强了多少。
可对大部分开拓精神不足的宋人来说,广南仍是夷越遍地、瘴疬盛行的恐怖之地。
四年前,祸乱天下数十年的蔡京父子被渊圣皇帝定罪后,流放之所就是广南东路。
让身娇肉嫩的贵人们逃往广南地区与野蛮低贱的夷人为伍,然后不知什么时候就死于无迹无形的瘴疬,还不如留在长沙投降大同做“顺民”呢!
因而,赵构的“南幸”计划一开始就遭遇了极大阻力。
不愿随驾前往广南送死的朝臣们以“祖宗基业在北陛下却欲向南”苦劝,而粗鲁壮汉居多的御营班直则直接要求皇帝“行幸蜀地”。
蜀地乃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宜居度”比起广南两路不知强了多少。
逃去蜀地,丘八们的生命更有保障,也不用担心钱粮俸禄拿不到手的问题。
由荆湖入蜀,最好走的通道是沿长江经归州(辖地为后世湖北宜昌秭归县和恩施巴东县)进入夔州(辖地为后世重庆奉节县)。
但归州已被同军控制,此路已经不通。
其实,长沙府入蜀还有另一条通道
先转道荆湖北路阮州进入夔州路田氏土司的地盘,再经黔州(后世贵州)诸夷人羁縻州寨,再经遵义军、播州、溱州、南平军等地北上。
但这一程全是穷山恶水,道路极其难行不说,同军岳飞部还已经攻入澧州,与阮州仅隔一个辰州,若是得知行在走阮州,必会来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