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千里送骂,水浒新秩序,江湖野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子能”是赵宋中书侍郎张邦昌的表字,其人曾多次出使联络徐泽,他在这个时候赶来燕京,自然是再次代表朝廷向徐泽传旨的。
同舟社拿下燕京后,徐泽就立即派人前往东京向朝廷报捷。
但开封百姓都已经传颂萧近海的“燕山有道几人行,但见遮天新雉鸣”《燕云十六州行》,热议新取得的白州、隰州等地的历史沿革了。
赵宋君臣却愣是装聋作哑,迟迟不对北伐之事作出回应。
直到赵佶起用谭稹为河东路宣抚使,并成功“收复”朔州的消息传回东京,朝廷才匆匆派张邦昌启行,前往燕京宣旨。
以徐泽的政治智慧,自然能看懂赵宋君臣究竟玩的啥名堂。
其人当初报捷,自然不是为了向朝廷讨要什么封赏。
简单说,徐泽就是给赵宋朝廷一个定心丸,免得在同舟社北伐的关键时刻,这帮家伙在后面瞎扯蛋。
没想到赵宋君臣却看不清形势,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居然就此拿捏起架子来。
如今,北伐告一段落,同舟社即将建国,诸事繁忙,徐泽更没心思陪这帮自欺欺人的政治小丑玩。
所以,徐泽便将传旨的张邦昌直接晾到一边。
“慌啥?让他接着等。”
宗泽其实也不怎么关心朝廷来使之事,社首既然发了话,他也就不再纠缠,转而询问另一件事。
“社首,众官劝进一事,是不是要给个回应了?”
这段时间,自辽东巡抚龚孝序和第三军军正李逵一文一武率先上表劝进后,同舟社治下文武开始争相上表,徐泽都选择“留中”处理。
劝进一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进忠信”,偶尔也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赵宋皇帝阅兵便要赏管军三盏劝进酒。
可这个词一旦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严肃无比,往往预示着皇权更迭。
其实,劝进一事说起来也不复杂,无非就是贤臣上表,论证新政权建立新帝登基的举动多么顺天应人,敦促王者尽快践祚,带领整个天下奔大同之类
。
通常情况下,被劝进者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则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这个流程,就可以正式建国称帝了。
同舟社虽然孕育于赵宋之内,却是白手起家,从一开始就自成一体。
而且,一直致力于民生,稳天下而非乱天下,行得稳站得正;
现在,又以一已之力灭掉了赵宋的头号强敌大辽,恢复燕云之地,洗刷宋人百年耻辱。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同舟社建国都挑不出毛病,本不需要再劝进,徐泽也不喜欢玩这套反复繁琐的把戏。
依其人的本性,直接举行一个仪式,宣布建国就完了。
但建国称帝是关乎千秋万代的大事,必须非常严肃,不能搞得太野鸡。
至少,要让治下的官员和百姓觉得非常严肃才行。
其实,自之罘湾大改组,成立军政分离的部曹制后,同舟社就已经能够行事国家政权的绝大部分功能了。
但名不正则言不顺,名至方能实归。
很多百姓受限于见识和阅历,还不能准确理解赵宋朝廷和同舟社的微妙关系,更无法理解赵官家和徐社首的谁“管”谁。
各地的官员需要建立正规的国家,以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而总部各部、曹首也想将自己不伦不类的职务换成更能光宗耀祖的三公九卿。
劝社首登基,无疑是风险很小回报极高的政治投机,对同舟社的各级官员来说,绝对是当前的头号大事。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即便掌握着超前知识的穿越者,也不能过于标新立异。
只有先尊重时俗,融入时俗,才能逐步影响并改变时俗。
“嗯。”
徐泽点点头,算是回应了宗泽的话。
走流程就走流程吧,治下官员多写几遍劝进表也费不了多少时间。
同舟社无论何时建国,该进行的社会改革都要稳步推进,不能停顿,只待内外部条件成熟,就要分步骤实施。
“由你牵头,对我们即将建国的国号、年号、国都、政体等相关事项进行讨论,就半个月内吧,至少拿
三个方案给我。”
同舟社社务部之下,暂时还没有设置“礼曹”,所以这事只能由宗泽这个长史亲自牵头了。
对此,干劲十足的宗长史自不会有怨言。
“属下明白!”
徐泽虽然答应了宗泽开始走劝进建国的流程,可等这套流程走完并进入建国实质操作阶段,还需要一段时日。
而其人现在要做的几件阶段性任务中,就有几件创造外部环境的大事。
其中,就包括对赵宋朝廷来使的处理。
将朝廷使者张邦昌晾起,并不是徐泽故意耍威风,这件事本身也代表着同舟社对赵宋朝廷的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