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合一)莽夫的世界无人能懂,水浒新秩序,江湖野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受同军出城的鼓舞,南面营寨中新附军的混乱状态迅速解除。</p>
按照后世十二时定位法,以清源县城为表盘中央点,正北方向为零点方位。</p>
新附军营地的位置并不在正南方,大略是七点半钟左右方位。</p>
由西南面交城赶来的折可求部兵马位置大略在八点钟左右方位,而从正南面赶来的鄜延路兵马因百余步宽的汾水阻隔,并不能直接冲到城下。</p>
正在率马军扬尘扰敌的鄜延路军使刘选视力很好,很快就看到了正在通过南城门集结的同军。</p>
其人敏锐地意识到了战机就在眼前,当即改扬尘惑敌为渡河突袭,打算趁同军出城立足未稳的时机,冲破其阵并夺下清源县城。</p>
这套战术在平定国内动乱中,对付组织松散士气低下的乱贼格外好使。</p>
通常都不用骑兵冲到阵前,乱贼就会被骑兵突袭的恐怖声势吓得争相逃回城中。</p>
这种情况下,乱糟糟出城和进城的贼军在狭窄的吊桥和城门处挤成一团,甚至为了争抢逃生的机会而自相残杀,而追来的骑兵则可以跟在后面肆意杀戮。</p>
而同样封冻的汾水河则为这一套战术提供了可能。</p>
刘选无疑是个优秀的将领,战机把握得极准,战术选择也无可挑剔。</p>
可惜,敌军不配合。</p>
待刘选通过四点钟方位牵马过河,聚拢首批渡过汾河的八百马军冲向城南面的同军时,却发现同军兵士不仅没有慌乱,已经出城的千余人还在有序快速列阵。</p>
其人也是行事果决的战将,见这阵式就知道自己小看了敌人,此时坚持冲上去绝对讨不到好,当即打马返回河边,接应后续人马渡河。</p>
而同军一方,还没等沙振整顿好本师人马,鄜延路宋军的大部队就已经赶到。</p>
刘光世并没有命大部人马赶往马军开辟的渡河点渡河,而是在距其地三里左右的下游位置就直接渡河。</p>
刘选率领的马军也已经大半过了河,并调整好了队形,只待同军变阵赶往下游渡河点就尾随其部发起冲击。</p>
为了快速出城列阵,沙振并没有带行动迟缓的重炮营出城。</p>
此时,见敌军已经抢得先机,再赶到河边时间也来不及了,还会被敌军左右夹击。</p>
其人也不敢托大,当即命本部人马有序撤回城中。</p>
一番较量下来,沙振和刘光世两部兵马虽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大战,但对对手的反应能力和整体素质都有了清醒的认识。</p>
刘光世自知同军的炮营还没有发威,也不敢过于靠近同军的营寨和城池。</p>
见同军已经退回城中,刘光世便命部队停止渡河。</p>
已经过河的四千余步兵向北行进约两里,前往清源县四点半钟方位扎下小营,以牵制新附军大营,为河东兵马破寨创造机会。</p>
大军则在河对岸伐木立下大营,并以树枝干草铺设河面,方便本部快速通过。</p>
在此期间,河中府兵马也赶到了汾河边。</p>
因天色将暗,姚古直接将本部人马带至汾河上游,于清源县一点半钟方位的东岸扎下大营。</p>
如此一来,宋军西线的三路援军终于完成了此次解太原府之围最重要的一步——包围同军主力。</p>
当然,直到现在,折可求、刘光世、姚古都还不能确认清源县城的中的同军就是主力,但清源县有这么敌军,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肯定不是偏师。</p>
因山势的阻挡,折可求并没有亲眼见到友军相继赶到,可其人老于行伍,通过敌军的反应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p>
吸引敌军注意力掩护友军渡河的战术目标已经达成,折可求当即命麾下兵马停止攻击敌营,返回营中休整,并派人翻山寻找友军联络接下来的进攻策略。</p>
同样老于行伍的刘光世和姚古都非常清楚攻城战的要诀——并不是花样繁多的攻城器械或攻城战术。</p>
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对付同军这种战力强悍装备精良的军队,更应该“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绝不能仗着本方人多就硬着头皮攻城。</p>
这种拿人命破城的野蛮战术,从来都不被精于攻城的宋军精锐兵马首选。</p>
刘光世居中协调,没过多久就确定了接下来的战术:由河中府兵马拖住清源县城中的敌人,鄜延路和河东兵马则夹击同军设在城南的营寨。</p>
待攻破其城南营寨后,再合力拿下清源县。</p>
若敌军在宋军破寨期间逃遁,则由河中府兵马衔尾追击,将其驱离太原府。</p>
确认了攻敌策略后,姚古连夜向进攻榆次县的主力援军派出了信使,告诉都统制种师中西线发现疑似同军主力的消息。</p>
姚经略这回没有藏私,既说明了西线同军的数量——三万人左右,又强调了同军反映迟钝,坐等天兵包围的异常之处,怀疑敌军定有阴谋。</p>
其人还好心提醒都统制攻下榆次后,再拿下阳曲城南的永利监堵住敌军退路即可,切勿轻敌躁进,中了敌军圈套。</p>
待西线解决了同军“疑似主力”,就四路大军齐聚,共解阳曲城之围。</p>
姚古给种师中的信上说得很轻松,实际却不敢有半点大意。</p>
其人不仅在汾河西岸派出了伏路军以监视同军的动向,还命自己的养子姚平仲全程督导本部人马扎营。</p>
其部到得最晚,为了完善大营的防御设施,一直忙到亥时才结束。</p>
军士们行军一整天,又搞到这么晚,骂骂喋喋地躺下不一会,营中就鼾声四起。</p>
下半夜,清源县城中的同军果真派出了一部兵马,准备偷偷渡河到对岸的河中府兵马大营放火,却在途中被两个姚部伏路军斥候发现。</p>
危急时刻,其人于黑暗中突然跳入偷营小队中以掩护队友发出信号。</p>
一阵乱战后,这名宋军斥候滚入坡下草丛中失去踪迹。</p>
经此一闹,同军的袭营计划被破坏,只得返回城中。</p>
次日天明,姚古接见了自己麾下英勇的斥候。</p>
“你叫什么名字。”</p>
“回相公,小人王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