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6章 进入金田,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烜率军从新圩转入蔡村江,之后一路西行,停泊在横岭村。蔡村江在一分为二,北面一支可直达金田村,西面一支可与黔江相通。
万一黑旗军与太平军交恶,可以从蔡村江转入黔江,沿黔江顺流而下,越过大藤峡天险,便能到达浔州府城。郁江与黔江在此交汇,下游改称浔江。
浔州府城位于郁江与黔江交汇处。黑旗军可以在浔州转入郁江,一路溯流而上,可以直达南宁府。
因此,横尾村也是一处非常紧要的地方。张钊、单芳等艇军首鼠两端,所部主力仍然留在新圩、江口圩。倒是罗大纲、任文炳颇有诚意,和杨烜一样把部队带进了蔡村江,选择锚地泊船。
正如苏三娘所说,太平天国高层大多不在金田村。洪秀全、冯云山受到杨秀清、萧朝贵的排挤,正躲在平南县花洲山人村胡以晄家。杨秀清重病,不能下床理事。
如今,金田村拜上帝会总部内,由萧朝贵主持大局,韦昌辉辅之。所谓的总部,本是一座地主庄园,也是韦昌辉的家。
杨烜等人结伴来到金田村,韦昌辉亲自出村迎接。
韦家是桂平县大地主,却是客家人,加上韦父为人悭吝,受到本地士绅排挤。韦昌辉读过书,连童子试都没考过,只得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
有了功名,韦家便在门口挂了个“成均进士”的匾额。所谓“成均进士”,只是捐纳科名的遮羞布,与进士风马牛不相及。
当时的土财主有了钱,往往要捐个功名,在门口挂上“成均进士”的匾额。有了功名,也就有了与官绅交往的资格,到了县衙不必向知县下跪。
没想到,同村的谢启发、蓝汝鉴等土人乘夜把“成均”二字削去,只留下“进士”二字。土人借机把韦昌辉抓入团练局,伺候私刑,告他“僭称进士、大逆不道”。
为此,韦家花了三百两白银,才把韦昌辉从大狱里救了出来。此事之后,韦家受到乡里耻笑,无法立足。韦昌辉决意加入拜上帝会,希望借助拜上帝会报仇血恨。
拜上帝会信众大多是穷苦老百姓。韦昌辉倾尽家财资助拜上帝会,为保证金田起义顺利举行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加上韦家族人甚多,势力颇大,韦昌辉也荣膺首义五王,成为日后的太平天国北王。
此时,太平军金田团营已经接近尾声,金田村附近接满了来自各地的拜上帝会信众。
杨烜一路留心观察。前来团营的拜上帝会信众很多,不下五万人。除去老弱妇孺,可编为太平军的精壮男子不下两万。
史载,太平军金田起义后,先编为五个军,不久便扩编为十个军。按照冯云山的设计,太平军一军编制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实际上,太平军缺编严重,一军通常在两三千人左右。
这样一算,杨烜便知道,史书所说不假。
再看这些拜上帝会信众,大多是桂平、武宣、贵县、象州、博白、藤县等地的底层百姓。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眼里有光、精神振奋,显得颇有朝气。
金田村外,一队拜上帝会信众正在“讲道理”。太平军特别重视宣传工作,“凡新编军队必讲道理,教育人民必讲道理,颁布新政策必讲道理,振奋军心必讲道理,鼓励群众去做艰巨的工作必讲道理”。
军中又有规定,“凡传令听讲道理,如各官有无故不到者,枷七个礼拜,责打一千,再犯斩首不留”。
韦昌辉解释说,这些信众大多来自广东廉州府灵山县,距离桂平县较远,第一次来到金田村。为教育信众,总部派“平在山老兄弟”向他们宣讲道理。
平在山位于紫荆山区,里面多烧炭工人。当年冯云山艰难传教,在平在山打开局面,发展了两千多名拜上帝会信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