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8章 荡平皖南,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皖南的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东进可以威胁南京,获得江苏、浙江的饷源、粮草;北上可以威胁安庆,截断长江航运,西进则可以进入江西,取鄱阳湖平原为粮饷基地。
(历史上,湘军与太平军为了争夺皖南,在此爆发了相当惨烈的战争。当时的太平军视苏、浙为粮饷根本,派嫡系精锐驻守苏、浙。
(位于苏、浙上游的皖南,反而不受太平军的重视。皖南驻军多为杂牌太平军,一无援兵,二无粮饷,三不受天国待见。在湘军猛攻下,皖南太平军或投降,或溃败,加速了天国的覆亡。)
皖南虽然战略位置紧要,却多山少田,粮产匮乏,并不是理想的根据地。自从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无处可去,只好带兵来到皖南。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诸王凋零,仅剩??王胡以晄、燕王秦日纲二人。胡以晄很快就投降了帝国,秦日纲则又硬又倔,坚持带兵到了皖南,试图在此重整旗鼓,恢复天国。
散布在各地的太平军,大部分归降了革命军,少部分来到皖南投奔秦日纲。
秦日纲并不擅长打仗,却被封为燕王。他之所以被洪秀全重用,主要是忠诚。秦日纲出身很苦,兄弟五人都是矿工。他沉默寡言,惟命是从,执行命令不打折扣。
这样一个人,适合做一名冲锋陷阵的猛将,却并不适合独当一面。秦日纲率领残余太平军来到皖南,攻占了徽州府城,整编了一支号称十万的军队。
这支军队中,能打的只有一万多人,骨干多为广西老兄弟。其他万人多是临时收编的流民,毫无战斗力可言,反而大量消耗粮食,成为太平军的累赘。
此时的皖南,虽然不像皖北那样局势复杂,却也同样动荡不安。清军、团练、太平军,各自占有地盘,犬牙交错,互相攻伐不断,百姓深受其害。
特别是,皖南耕地紧缺,粮食无法自给自足,常常要靠外界调运粮食。金柱关外的大官圩,是皖南地区有名的米粮仓库。
革命军西征以后,迅速占领了大官圩,皖南太平军缺粮问题更加突出。秦日纲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筹粮的办法。
手下幕僚向他献计,建议他放弃皖南,进入江西觅粮。如今,步五师正在江西与湘军鏖战。太平军进入江西,可以坐山观虎斗,到鄱阳湖沿岸粮产田筹粮。
秦日纲的十万乌合之众,绝大多数都是安徽流民。一听说要离开皖南,他们就炸开了锅,坚决不肯前往江西。秦日纲生怕激起哗变,进退两难。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支革命军骑兵已经深入皖南,开到了太平军大本营-徽州府城。
这支骑兵属于步兵第四师骑兵团。此次西征,步兵第四师隶属于第一军,沿长江南岸西进。与步一师一样,步四师的战争节奏并不快,按计划先荡平皖南,再进军江西。
步四师渊源于广西贵县的客家人武装。当年,金田起义爆发前,贵县爆发大规模的来土械斗,来人战败,无路可去。
一部分贵县客家人,在秦日纲的率领下,投奔了太平军,成为日后的太平军燕殿部队。
另一部分贵县客家人,则在石达开的率领下,投奔了革命军,当时还称为黑旗军。这部分客家人人数众多,作风剽悍,一度占到黑旗军陆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为争取石达开,也为了留住这部分良好的兵源,杨烜特意准许石达开单独成军。这就是步四师的来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