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猪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6章 【预备上市公司】,港岛家族的诞生,任猪飞,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东方日报》和《亚洲日报》在香港掀起‘招募采编人员’之战,一时间在传媒领域影响非常大,两边都采取的是高薪招募,造成整个行业的记者、编辑的薪水上涨很多。

哪怕是你不应战,也必须卷入这场隐形的战争当中,像是《星岛日报》、《明报》也不得不采取加工资的方式,稳定自己的员工。

在这场战役中,《亚洲日报》的马氏兄弟苦不堪言,他们虽然有钱,但也不得不面对大额的开销;更甚的是,市场传言《亚洲日报》是白粉报,所以他们又不得不花更高的价格,从市场招募到采编人员。

他们早就知道有市民在背后戏称《亚洲日报》是白粉报,但这个时候突然传言增大影响力,那他们也不得不怀疑是有人在故意放大这种消息。

不过他们却不敢轻举妄动,一般来说,社团人员是不敢得罪报社记者、律师,这两种人最不好惹;得罪记者,他们是一群人,写都写死你;得罪律师,那就更加不敢了,毕竟他们说不定哪天也需要律师。

传媒集团。

社长罗文辉、总编戴平舒等高层,正在开会。由于老板林志超充分的放权,《东方日报》仅社长和总编有机会亲自向老板汇报工作,更多的时候,就是以罗文辉、戴平舒为主的管理层在经营《东方日报》。

而集团的管理层,一般都只是监督和审查财务之类,并不对具体经营指手画脚。

但实际上,不管是罗文辉也好,还是戴平舒也好,知道《东方日报》的定位和经营大纲,都是来自老板之手;只是老板充分信任他们两人,让他们具体去发挥。

“《亚洲日报》想进军大众报,我们就让他们的人工成本增加,他们一名经验丰富的新闻采编人员的薪水,起码是1000港币每月而我们原本的新闻采编人员,流失率不到2,反而又从外面招募进不少经验丰富的新闻采编人员”罗文辉讲着这次的‘战役’情况总结。

当然,竞争才刚刚开始而已。

有高层试探性的问道:“社长,这样搞下去,我们也自损八百。是不是应该重视我们的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以老带新,这样更省成本。”

罗文辉笑着说道:“这是上面的意思,不然我也不得不考虑成本因素!道理其实很多,那就是继续扩大我们的销量,从长远的效益来考虑七十年代开始,我们还要发行海外华人聚居城市的‘海外版’,所以大家不要忧愁采编人员过多的问题更何况,我们还准备模仿美国杂志《财富》,打造一个财经类月刊总之,我们还是在投资阶段。”

众人不再提出反对意见!

罗文辉心里说道,你们怕是不知道,老板对《亚洲日报》其实很看不惯;一旦《亚洲日报》经历过这次挫折后,《东方日报》会有第二轮攻势。按照老板的想法,那就是在发行上做文章,联合发行商、报摊大力推荐《东方日报》。

比财力,《亚洲日报》的马氏兄弟,又如何能和《东方日报》的传媒集团相提并论呢!

接着,罗文辉说道:“戴总编,我们公司培养的编辑,可都是宝贝,你们编辑部可得看好了!损失任何一个,都是很大的损失。”

《东方日报》的编辑,都深得林志超的真传,知道该如何抓住市民的心,在文章上大作手脚;就好比前世的传媒大亨默多克,在澳洲就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编辑,这些人只要带到英国和美国,就能立即让一家报纸‘起死回生’。

总结出来,这些编辑要懂得如何写‘文摘文章’,分析新闻本身的主题内容,撰写出短小精简,直达主题的‘短文’,同时还要吸引人。

戴平舒笑着说道:“大家都很反感《亚洲日报》,原因大家也都知道。更何况,《东方日报》福利待遇非常不错,又背靠传媒集团,发展前景远大。目前没有一人跳槽,毕竟哪有‘人往低处走’的道理。”

罗文辉点点头,随后布局一番,《东方日报》继续露出獠牙,抢占香港的传媒市场。

由《亚洲日报》引起、《东方日报》点燃的‘传媒抢人大战’,是香港传媒界的第一次‘大战’;波及范围广、影响力大,业界备受震动。

因为以前办报纸没有那么多事,所以很多人都措手不及,包括《星岛日报》和《明报》、《工商日报》等。

有人戏称是财团看中了传媒的利润,卖粉的看中了传媒的影响力,总之影响较大。

《亚洲日报》。

“大哥,这样子下去不行呢!我们挖一个人,要支付千元月薪,重要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真本事的TMD都没有几个。《东方日报》的编辑更是一个人都没有挖到,反倒是本来入职我们《亚洲日报》的记者,又跳槽至《东方日报》。看样子,传媒集团对于《东方日报》这类大众报,十分的看重。”马珍惜如是的说道。

马惜如说道:“越是如此,说明我们进军报业、大众报是对的。你想想一个那么有钱的人,都要办大众报这种俗报,甚至不惜招致一些非议,你觉得林志超是为了什么?”

马氏兄弟,老大聪明狡猾,老二勇猛凶狠。

马珍惜说道:“听外面说——是当年受到左冷禅的报纸攻击,因而下定决定做传媒,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这个答案,是外面普遍的说法。大家都认为当初左冷禅的报纸攻击林志超,让林志超非常不爽,于是事后就拥有自己的报纸,让事情以后变得不再被动。否则,堂堂世界船王,为什么要做传媒这个微利的行业,甚至不惜搞‘大众报’这种上不得高雅殿堂的报纸。

马惜如说道:“不错!掌握话语权,就算我们办《亚洲日报》不能直接替我们洗白,但也能让一些乡绅富豪,对我们兄弟俩刮目相看,这对我们以后非常重要。”

马珍惜顿时开心的说道:“何止呢,我们最近在同行中可谓大出风头,谁能想到我们也能办个报纸。我们现在可是‘正经’的生意人!哈哈!”

他狂妄的笑了起来,‘香港四大卖粉家族’,他们马氏兄弟占两个名额;同样,其他两个只知道卖粉,却不知道洗白,他觉得优人一等起来。

“低调,低调!”

“是,大哥,哈哈!”

另外一边。

《星岛日报》、《明报》等纷纷卷入‘报业人才大战’,面对着一个财团和一个卖粉的社团,他们顿时感觉财薄。只能尽量的稳定人才流失,但还是在所难免。

林志超来到位于鳄鱼恤大厦的‘优衣库服装公司’,这家企业一直有在稳定的发展。如今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规模相当的宏大。

在物业方面,拥有:中环心脏区域的鳄鱼恤大厦、观塘的优衣库工业大厦、观塘鳄鱼恤工业大厦(原犹太兄弟的齐爱大厦),以及港的16间优质店铺。

在业务方面,拥有:鳄鱼恤品牌,香港最知名、最具有代表性的高端服装品牌;旅行者行李箱,产品远销欧美的拉杆箱始祖;为一些欧美中高档服装品牌代工,这是最近几年的新增业务,但发展速度很快;代理两家欧洲一线服装品牌,在香港拥有五家代理品牌的门店。

在现金方面,情况:多年来,一直为林志超提供稳定增长的收益,除供公司发展外,不少都用于林志超的个人开销,传媒集团的启动资金等,也来自这家公司。如今年利润在万港币以上(含物业租金、代工中高档品牌),并继续在增长。

简单来讲,现在的优衣库服装公司,已经是香港一家大型服装企业,规模远超前世的鳄鱼恤同期。毕竟,鳄鱼恤品牌只是优衣库的一个品牌而已,再加上鳄鱼恤本身也已经走出香港,在东南亚发展不错。

如果在这两三年上市,集资的规模将不低于3000万港币(25公众股份);大概,和前世的长江实业集资规模差不多(3200万);比前世鳄鱼恤集资的1750万,多出一倍以上。

其实。

发展这家公司,林志超并没有消耗多少精力,他是充分信任以赵明义、洪云培为首的管理团队;只是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行指导,以及偶尔考察一番后,说出自己的意见。

有如今的发展,赵明义、洪云培等管理层,反而将最大功劳归为老板指挥若素。这就是穿越者的见识,以及林志超本人这一世的经商水平,带来的良好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继室韶光

少梓不是勺子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肥鸟先行

那一年冗秋

斜柳宽宽

长夜萤火

绾紫彤

宓皇后本纪

泪冠哀歌

轻颤

三更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