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叫花子命,女相宝师,不可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小叫花子似乎认出了老钱就是早上给他三角黄符的老头儿,这才开了口:“我我我不敢说,说了,怕你们不信。”
“嗨!有什么不信的!”
二师兄此时也耐下了性子,刚才他护林沉烟心切,现在一见师父对小叫花子好言好语了,赶忙抢在前面给师父帮腔挣表现:“你看看我师父穿的这身儿衣裳,那是道袍!你就算说你这身烂疮是紫薇大帝赐的,他也信!”
“去!”
师父不客气的用拂尘抽了他屁股一下,骂道:“就知道瞎咧咧!领着你三师妹上外边儿找个水池洗洗手去!”
凡是有关林沉烟的差事,二师兄求之不得,赶忙去带上林沉烟出去了。
小叫花子一见那两个凶巴巴的人走了,这才开口,讲起自己这身烂疮的由来。
小叫花子人如其名,一生下来就是个要饭的。
怎么说呢?
那是十几年前,小叫花子的妈刚生了他,乡下医疗条件不好,加上家里穷也没敢上医院,差点血崩死咯。
小叫花子的老爸是个傻子,不知从哪儿听说人参可以吊命。
就天天跑到山上去挖草药,想挖个千年人参回来给媳妇儿吃了让他好起来。村儿里人都笑他二货,谁知他却傻人有傻福,还真挖到一根罕有人参。
千年不千年的不知道,但小叫花子妈妈吃了这个人参身子就好了,还计划等好全了就种点儿棉花油菜什么的,来年卖了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
殊不知福兮祸之所倚。
怎么说呢?
小叫花子他老爸到山上去挖人参时发现一种蘑菇,当时没在意,后来小叫花子老妈身体好起来了家里边儿揭不开锅,那傻子老爸不知怎么一下想起挖人参时发现的蘑菇,就跑去捡了满满一背篓回来,煮了一锅和他妈美餐一顿。
谁知那灰扑扑的蘑菇有毒,一顿饭将小叫花子父母都带上了西天,早知道这样儿还采个什么人参啊?
所以说小叫花子该当叫花子,命中注定啊。
他老爸老妈一死,又没个亲戚,就在村子里养了两年,东家一口米西家一口饭的养到两三岁。可这孩子一大也没人愿意养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对小叫花子也不怎么上心了,正因为这个疏忽,小叫花子就被人贩子顺走了。
人贩子把小叫花子卖到河北廊坊,在一个农户家里长到五岁多。
那家的男人是个窝囊废,生不出孩子不说还没什么本事,一喝醉酒就打他老婆。医院都出检查结果了说这男人不行,男人发酒疯时还一个劲儿的骂女人不下蛋的鸡。
毕竟哪个男的愿意承认不行呢?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两人想尽办法生不出孩子后就从人贩子手中买了小叫花子回来,女主人以为有了小叫花子这个孩子,男人应该没有那么暴躁了吧?
谁知这男人心理变态,一看到小叫花子就想起自己不行的事儿,老拿小叫花子出气,有事打几下没事拍几下的。
小叫花在他们家呆了四五年,那挨打的几率跟一天三顿小烧烤似的频繁,女主人也因为这孩子不是自己生的,不怎么心疼,加上她老早跟镇上一个卖筐子的人好上了,正想跟那个男人私奔时来了这么个小孩儿绊住脚,她心里更讨厌小叫花子了,怎么会护着他呢?
巴不得变态男人早点儿把小叫花子打死,自己好和卖筐子的私奔。
小叫花子呢,他记事早,从两岁时就有印象自己在村子里不同人家喝别人喂狗的酸米汤,还被人嫌弃。也记得自己被拐走时,因为那人贩子装成老太婆慈眉善目的,还给了自己好吃的,一包“北京烤鸭”辣条。自己才因此被老太婆带到这家来,他们根本不是自己亲生父母。
小叫花子不止一次想离家出走。
俗话说想什么来什么。
正在这个念头出现时,转机来了。
有一天小叫花子正在门口电线杆处尿尿,突然听见几声狗叫,抬眼一看面前的菜田坎子上,一条大黄狗正摇着尾巴冲自己“汪汪汪”叫。
本以为哪家的疯狗跑出来了,定睛一看却十分惊喜。
那大黄狗上尾巴上有一戳白毛,眼睛墨蓝墨蓝的,不正是自己家以前养的那条大狗大黄么?父母死后大黄一直在村子里游荡,跟个过街老鼠似的人人喊打,它却怎么也不走,总是小叫花子到哪儿它就到哪儿。
一直到小叫花子两岁有记忆了,和大黄成了好玩伴儿。
自己被老太婆拐卖后以为再也见不到大黄了,尤其是身后这家,人特么变态就算了,连那狗也跟知道自己不是这家人似的,动不动冲自己叫唤,充分诠释什么叫狗仗人势。
现在一看小时候的玩伴冷不丁出现在自己面前,惊喜的叫了一声。
那黄狗也十分通人性,听到小叫花子叫自己赶忙跑了过来,叼起来小叫花子就跑。当时小叫花子营养不良,五六岁还不到三十斤,瘦的跟根儿柴火似的。
大黄狗叼起他跟叼块儿肉没什么区别。
他明白,大黄千里迢迢,就是来带自己回家的。这大黄也极通人性,不仅能听人话,还懂得昼伏夜行。
白天将小叫花子藏起来,去给他找吃的,晚上叼着小叫花子走山路。生怕一不小心被人看到,当成偷娃儿的毛狗把自己给打死。
一晃两年过去了,大黄叼着小叫花子穿越大半个中国,但依旧没到家。
毕竟是南北相对到距离,一个狗狗只有在晚上才能赶路,自然需要时间。
小叫花子回家心切,大黄也心急。
于是有一天,它叼着小叫花子走了一条偏僻小道,不算山路却也僻静,但是在大白天,赶了一天一夜的路,离目的地家乡更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