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新论文
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2章 新论文,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三秋空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谦说:“刚开始很多商贩还不愿意来,有些跑去了庙会,不过市场里却越来越兴旺,商贩们也都自然而然过来了。”</p>
现在的京城也的确需要个大市场,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时,前门外大栅栏被火烧成一片瓦砾,里面曾经的商贩这两年四处飘荡,如今有了落脚点,也迅速转到了东安市场。</p>
李谕往里面走去,刚刚成立的东安市场很简陋,摆地摊的、搭布棚的、推小车的都有。</p>
不过聚合在一起倒是好挑选,毕竟卖什么的都有,小吃、杂货、蔬菜、瓜果、衣服鞋帽等等一应俱全,大部分都是占地很小的摊位。</p>
李谕在市场里找到了丁德山,走上前道:“最近生意如何?”</p>
“吆!客官,好久不见!”丁德山道,“您看得出来,市场里生意倒是不错。老熟客也都知道我,顺着都来了,现在挺多别处来的摊主也吃我煮的面。客官是要来一碗面吗?”</p>
“给我做四碗面,带走。”李谕道。</p>
“好来,客官你稍等!”</p>
李谕看到丁德山的钱箱下压着一张绿色的票,问道:“这是什么?”</p>
丁德山边下面边说:“交了地皮钱,市场给的票,要是没它,就会被驻场巡捕赶出去。”</p>
李谕指着四周问:“所有的摊位都有票?”</p>
丁德山说:“都有,不过不一样,客官你看我这个绿色票,是专门发给占地一丈的摊位,每天要70文钱。如果是摊位只有五尺见方的,那就是粉色票,每天40文。听说还有更大的一丈五尺以上的摊位,就要110文,发给绿色票和粉色票各一张。”</p>
李谕说:“没想到管理还挺严格。”</p>
“可不是嘛!”丁德山继续说道,“每天收市的时候票子都会收上去,第二天来了还要再重新买票。”</p>
李谕道:“那他们还真是省票了,就这么些票,每天来回发便是。”</p>
丁德山装好四个盒子:“客官,您的面。”</p>
赵谦接了过来,对他说:“晚点我就会把盒子捎回来。”</p>
李谕身后有人见状也冲他们喊道:“牛肉面就着爆肚才是绝配,客官再来份爆肚吧!”</p>
丁德山对李谕道:“客官,他是东安市场的‘爆肚王’王福奎,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味道没的说。”</p>
“既然是你推荐的,那我肯定要尝尝,”李谕对“爆肚王”说,“给我来四份爆肚。”</p>
王福奎吆喝道:“好来!四份爆肚!一共80文。”</p>
爆肚量很大,非常实惠。</p>
王福奎是第一代“爆肚王”,之后的第二代“爆肚王”王金良直接发展成为坐商,还立起了“西德顺”字号。</p>
这是家百年老字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侯宝林的清唱和评书里头都会说:“您上东安市场,有个西德顺……”</p>
当然也不仅西德顺,东安市场里诞生的百年老字号还有很多,什么稻香春、爆肚冯等都传承至今。</p>
旁边卖豆汁的看到,也招呼起来:“客官,豆汁也来点吧!”</p>
李谕心中一颤,豆汁他是真心喝不上来。</p>
李谕让赵谦拿好爆肚,准备回家时,突然看到了个“新鲜”东西,上前问道:“店主,你家的西红柿怎么卖?”</p>
“俺这叫洋柿子,好吃滴很。”店主道。</p>
李谕笑道:“好,那你给我称十斤洋柿子。”</p>
赵谦看了一眼说:“先生,这是什么东西?”</p>
“一种蔬菜,好吃又有营养。”李谕说。</p>
赵谦看着红彤彤的果实,说:“一看就像有毒,能吃吗?”</p>
虽然西红柿早在明朝就传入中国,不过影响范围一直非常小,到了明末清初也很少人吃。</p>
西红柿的大面积种植推广要等到六七十年后了。</p>
李谕说:“当然能吃,回去我给你们做!”</p>
这下买的东西真是不少,李谕和赵谦离开了东安市场。</p>
虽然现在市场还很残破,但用不了几年功夫,东安市场就会从一个摆摊设点的露天市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各行各业店铺、商号、书店、游艺在内无所不包的超级市场。</p>
李谕回到家就直奔厨房,“凤铃,给我打点鸡蛋,我要给大家露点手艺,做盘菜!”</p>
凤铃大惊失色:“哪有府上老爷亲自下厨的?先生您就不要忙活了,您只管说想吃什么,我会做。”</p>
李谕拿出西红柿,问道:“这个会做吗?”</p>
凤铃讶道:“什么东西啊,看着怪吓人的。”</p>
李谕哈哈一笑:“我就说嘛,还是我来吧!”</p>
虽然李谕厨艺很一般,但作为最最普通家常菜的西红柿炒鸡蛋,还是会做的。</p>
没多久,一盘红里透黄的菜端上餐桌。</p>
李谕得意道:“尝尝吧!”</p>
但是王伯、赵谦和凤铃均不敢吃,直勾勾看着盘子说:“先生,您就不要吓唬我们了。”</p>
“就让我当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李谕拿起筷子吃了一口:“嗯!幸亏放了白糖,味道好极了!”</p>
三人看到李谕动筷,才敢品尝起来,一吃就停不下了。</p>
“哇塞,先生,没想到您还是位大厨!”</p>
“是啊,还是西洋菜的大厨!”</p>
“想不到咱家老爷如此多才多艺,就这道菜,我看抵得上前门的酒楼!”</p>
李谕笑着说:“这可不是西洋菜,明明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菜,你出去任何一个国家,也不会有人给你做西红柿炒蛋,哪怕他们不缺西红柿更不缺鸡蛋。”</p>
凤铃当即表示:“先生,虽然我学不会您的那些西学学问,但是这道菜我可一定要学会!”</p>
“下次我做的时候,你可看好了!还有哪,西红柿不仅可以做菜,还可以直接食用。”</p>
李谕接着直接生吃了一个西红柿,几人看到后纷纷效仿,果然甘甜可口,大为称赞。</p>
作为中国四大家常菜之首,每个学做菜之人学的第一道菜,堪称“国菜”的西红柿炒鸡蛋,实际上差不多1940年代左右才正式出现,不过李谕却让它提前四十年面世,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创举”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