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自来水
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5章 自来水,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三秋空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 class="contentadv"> 齐如山接着说:“可我还是不明白,何以现在的梅兰芳人缘就这样好、风头这样足?”</p>
谭鑫培起身叹了口气:“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后这娃娃要红透半边天。不说了,该我登台了。”</p>
出道不久的梅兰芳,从艺术上来说,虽未必如齐如山所说“很平平”,也确实未达炉火纯青境界。</p>
他之所以受观众欢迎和热爱,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大有关系。</p>
在京剧女班开始兴盛之初,男女演员不能同台演出。这种约定俗成严重制约了京剧的发展。</p>
此前说过很多次了,清末民初是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局限于国体转变、帝制消亡,社会的方方面面也都受到了极大冲击,改变的速度远超大部分人的想象。</p>
就算还有很多桎梏挡着女人进入戏院,但大势所趋之下,观众席上的女人还是越来越多。</p>
整个戏剧界因此发生了很多急剧的转变:过去一直是老生、武生统治舞台,如今青衣花旦的地位一日盛于一日。</p>
多年后梅兰芳自己总结过:“过去是老生武生占着优势,因为男看客听戏的经验,已经有他的悠久历史,对于老生武生的艺术,很容易加以批判和欣赏。女看客刚刚开始看戏,自然比较外行,无非来看个热闹,那就一定先要拣漂亮的看。像谭鑫培这样一个老头儿,要不懂得欣赏他的艺术,看了是不会对他发生兴趣的。所以旦角一行,就成了她们爱看的对象……”</p>
加上梅兰芳自身水平过硬,其清脆的嗓音、圆润的腔调、细腻的做工、周到的表情,无一不透露出美的神韵,与当下大众的审美观相合。</p>
总之,随着社会开放使女人走进戏园,旦行地位飙升,梅兰芳的崛起势在必然。</p>
自打育化小学筹款义务演出后,谭鑫培算是领教了比他小47岁,足能算得上孙辈的梅兰芳的厉害了。</p>
作为目前京城梨园圈的头把交椅,外界曾有传言,说梅兰芳的朋友曾面托谭鑫培格外关照梅兰芳,其实根本谈不上,谭鑫培与梅家素来交情不错。</p>
今天的演出结束前,很多人进行了捐款,李谕是全场捐款最多的。</p>
齐如山拱手道:“多谢李院士慷慨解囊为小学助捐,而且666两真是个好数字!顺!”</p>
李谕只能自己品味“666”的谐音含义,回道:“希望学校一切顺利,多收普通人家孩子。”</p>
齐如山说:“育化会接纳的大都是穷人孩子,有钱人家谁会送孩子进梨园哪?”</p>
李谕又说:“后续需要教材,也可随时联系在下。”</p>
齐如山道:“有劳先生挂怀。”</p>
开车回家的路上,吕碧城赞叹道:“刚才的那位梅兰芳,唱功真好,身法眼神都惟妙惟肖,在台上的时候,简直比女人还要像女人。”</p>
李谕说:“他是典型的老天爷赏饭,想不火都难。”</p>
吕碧城说:“而且他还这么年轻,希望不会中道崩卒。毕竟戏子这一行,长久做下去真的难。”</p>
李谕说:“已经民国了,时代变了,大家都讲究个公民、平等,以前下九流的说法用不了多久就没了。”</p>
“但愿如此。”</p>
吕碧城说完,裹紧了一下衣领。</p>
敞篷式的汽车开起来的确有点冷。</p>
李谕在美国申请的全覆盖式封闭车身和平衡轴专利已经获得通过,半年以后就会开始慢慢列装。</p>
只不过这项专利目前只有福特等美国公司采用,欧洲车企相对保守,短期内不会立刻就上。</p>
在后人看来这都是稀松平常的设计,李谕稍稍提前一点时间搞了出来,震撼性没有那么大,但估计会把车价提升一些,毕竟整车生产中多了好几个环节。</p>
只是出乎所料,此后的车价与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届时李谕总算真正理解了以前上学时书上的一些很笼统的话。</p>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欧美已进入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都在疯狂搞剥削,也就是所谓压榨剩余劳动力。</p>
华尔街以及企业主们肯定经过经济分析,找到了盈亏平衡点,发现维持价格、提升产能和销量带来的收益要比提高车价、降低销量高得多。</p>
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在工人身上把成本盘剥回来,继续按照一个并不太高的价格销售。</p>
李谕虽然很汗颜,不过这种触碰到底层设计的政治经济问题不是任何一个人能解决的,只能靠滚滚的历史洪流推动大趋势发展。</p>
——</p>
回到家,凤铃拿给了李谕一封电报,是号称“北方工业巨子”的周学熙发来,他在电报中希望李谕可以科学领军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倡导京城的百姓多用自来水。</p>
现在的国人,只要是涉及一点点科学方面的事,都信李谕的话。</p>
于是李谕当仁不让,提笔写了一篇文章阐述自来水原理,尤其着重声明自来水不仅方便,而且无害。</p>
这件事还是挺有意义的,看看北京的城建史就会发现,作为都城,它一直有缺水的问题。</p>
就连皇宫每天都要去玉泉山等地取水,然后用取水车运回紫禁城使用。</p>
至于普通人,只能靠井水解决日常饮水问题。</p>
只不过北京城里的地下水大部分水质并不好,水质很硬,不太适合作为饮用水使用。</p>
少量水质好的井水就被圈起来售卖,乃至于大街小巷还有专门卖水的店铺。</p>
而早在北京之前,天津、上海、广州、大连、青岛、武汉、成都等十多个城市早就开通了自来水,北京虽晚一点,也在1910年由周学熙负责完成了京城自来水的工程建造,实现了通水。</p>
这项工程在民国时期一直都为京城保障用水,而且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民族工业的利益,周学熙坚持只招华股,不招洋股,是个值得称道的业绩。</p>
李谕的家中自然早早接入了自来水和电线。</p>
只是晚清时京城一向保守,老百姓对待自来水又很陌生,称自来水为“洋水”。</p>
由于“洋水”从水龙头出来有时会伴有气泡,他们以为这是肥皂水,不敢喝,还有人造谣“喝了会死人”甚至“断子绝孙”。</p>
加上以前那些卖水的老板百般刁难,自来水的推广困难重重。</p>
周学熙想借着帝制消亡的机会,好好推广一下新事物。</p>
文章写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就像以前推广消毒一样,很轻松便写了出来。而且考虑到当下民众的接受能力,李谕故意省去了一些净化工程中的专业术语,不然很多人要是知道自来水生产时消毒用的氯气本身就是毒气,估计又要引起无谓的担心。</p>
科普氯气还有工艺需要讲化学,目前的普罗大众哪懂那么多,还是把文章写得通俗一些,毕竟是发在报纸上,省得大家徒增担心。</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