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新厂
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2章 新厂,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三秋空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民国时期,耀华玻璃的运营非常不错,盈利很好,到了30年代,产品甚至远销国外。</p>
<div class="contentadv"> 不过工厂一直被外资掌控,九一八后,比利时的几个股东又暗地里商议,擅自把股份卖给了小鬼子,此后便被日本人控制。</p>
既然掺和进去,李谕以后就不能让小鬼子捞着好处。</p>
周学熙是北方工业巨子,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他内心深处肯定也不愿久居人下。不过现在还是先讲迁就着点,不能急于求成。</p>
北边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李谕随即去了上海的大同大学讲课。</p>
在他的带领下,国内的科学氛围现在颇为活跃,即便研究环境还不是特别好。</p>
李谕在办公室看最近的几本从国外邮过来的科学杂志时,有人敲响了他的办公室大门。</p>
“请进。”</p>
“院士先生,我来应聘。”</p>
李谕抬起头:“原来是竺可桢同学,不对,现在应该叫你博士了。”</p>
竺可桢谦虚道:“与您的院士头衔相比,不值一提。”</p>
“是气象学博士?”李谕说。</p>
竺可桢点头说:“去年刚刚获得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p>
“太好了!来我这里应聘教授?”李谕问</p>
“是的。”</p>
“求之不得,”李谕笑道,“正好我还想着在校园里弄一些观测气球,由你来具体操作最好不过。”</p>
这东西不便宜,也就李谕舍得花钱。</p>
竺可桢很看重大同大学的科学氛围:“我时常研究混沌理论,以后有了问题还能向院士先生请教。”</p>
“互相探讨,”李谕说,“气象学我没什么研究,最多在数学方面帮帮忙。”</p>
竺可桢说:“气象学的计算极为繁复,我还在加强数学中。”</p>
计算就是李谕的拿手戏了:“这部分我比较在行,有空的时候我尽可能帮一下。”</p>
李谕能留着竺可桢在大同大学教七八年书,说不定还能搞出点不错的科研成果。</p>
——</p>
另外,李谕准备利用自己刚在美国那边申请下来的荧光灯专利,在国内开个照明工厂。</p>
于是在报纸上登出广告,招聘相关技术人员。</p>
很快他就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李谕纯粹是姜太公钓鱼,就算不放鱼钩,该来的人也自然会来……</p>
当天下午,李谕打量着眼前的一个年轻人:“你就是胡西园?”</p>
“是的,”胡西园说,“我刚从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毕业,有心做中国人自己的灯泡,正好看到院士先生贴出的告示,立马前来投奔。”</p>
“非常好,”李谕说,“我们也需要你。”</p>
胡西园号称“中国电光源之父”,制造了中国第一个电灯泡。</p>
他从包中拿出自己的一些成绩单还有研究图纸:“我看了大部分英文版的爱迪生专利文件,以及威斯汀豪斯先生带来的西屋电气的一些材料,完全掌握了相关原理和工艺。”</p>
李谕把威斯汀豪斯挖过来果然有好处,这家伙气不过西屋电气抛弃他,带出来不少技术资料。</p>
而李谕手里的荧光灯专利更牛。当然了,普通的灯泡也要生产,毕竟简单。</p>
李谕看了看他的资料,更加满意:“我准备背靠大同大学,开一家企业,专门做照明设施。工厂、设备、资金我可以提供,你作为高级技术主管,将来要是运营顺利,就出任厂长,如何?”</p>
胡西园大惊:“院士先生太看重在下了。”</p>
李谕当然没法说自己有穿越者的眼光,于是开玩笑道:“有人私下里说我是在世伯乐,这个称号我勉强收下。我观阁下就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值得培养。”</p>
胡西园不得不郑重道:“学生一定竭尽所学。”</p>
李谕又说起照明市场的情况:“这么多年下来,国内已经基本被洋货垄断,咱们要避实就虚,不能和他们上来硬碰硬。”</p>
“听院士先生的,”胡西园说,“我暗中调查过,上海所有的电料行经营的都是洋人灯具。”</p>
李谕说:“那咱们就玩个浑水摸鱼,给工厂起个洋名字。”</p>
“就像德国‘亚司令’‘西门子’、荷兰‘飞利浦’吗?”胡西园说。</p>
“对的,比如从德国‘亚司令’及荷兰‘飞利浦’中各取一个‘亚’字和‘浦’字。”李谕说。</p>
“亚浦?听起来还不是很像洋名字,要不再加个‘耳’字,有执中国灯泡制造工业之牛耳之意,连起来即亚浦耳。”胡西园说。</p>
“可以,就叫亚浦耳!”李谕说,“至于初期的经营,我们不在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卖,你多跑跑腿,开拓一下铁路沿线的其他中小城市,等生意做大了,再进军大城市。”</p>
胡西园说:“自当如此。”</p>
李谕说:“此外,我会联合上海实业协会以及上海总商会,成立一个中华国货维持会,专门做公益活动,推广国货产品。”</p>
“现在国人热情高涨,日本人咄咄逼人,是咱们的一个机会。”胡西园很赞同。</p>
“咱们虽然不在大城市做买卖,但可以做推销,各大学校全部免费送灯泡和荧光灯,慢慢地他们就能认识到我们产品同样质量优异。”李谕说。</p>
胡西园笑道:“都说院士先生是个儒商,不太擅长经济方面和做买卖,今天一看,根本不是嘛!”</p>
李谕也笑道:“都是逼出来的,动动脑子,办法总比困难多。”</p>
胡西园说:“按照这一套流程下来,想不成功都难。”</p>
“必须的!这几天你写个商业策划书,我则派人买地、建工厂,”李谕说,“与此同时,咱们在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产品开发,包括白炽灯以及刚申请下来专利的荧光灯,高低两档产品一起做,两条腿走路。”</p>
胡西园干劲很足:“从今天开始,我就住在校园里!”</p>
亚浦耳灯泡厂在整个民国都是响当当的民族企业,一点都不输洋货。现在有了李谕的专利加持,肯定能够更快地一飞冲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