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七章 朱瞻基的疑惑,大明国士,子率以正,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明国士第四百九十七章朱瞻基的疑惑与刘观分别之后,陈堪便带着车队转道西南,由滁州进入江西境内。
第一站,便是历来便在中原王朝之中素有瓷器之都的景德镇。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发展了几千年,说白了就是靠着三样东西在混。
第一样自然是丝绸,三皇五帝时期,华夏人便有了大规模种植桑叶养蚕的传统,即便几千年过去,丝绸一项的出口量在大明商税的占比之中依旧有着极高的比例。
其次便是瓷器。
这种精美的器具,比之传说之中的琉璃还要让人着迷,不管哪个国家前来大明朝拜,带回去最多的东西,一定是瓷器。
正是由于各国对于瓷器的疯狂追捧,以至于到了后世某个辫子王朝,瓷器一度成为了中央之国的代称。
至于这最后一样,那便是茶叶了。
中原王朝对于茶叶的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荼久食,益意思。”
译文为“荼的味道苦涩,但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
苦荼指的便是茶。
当然,中原茶叶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比丝绸和瓷器要晚,直至宋明时期,茶叶才算是成为中原王朝的支柱产业。
在宋明之前,主要还是丝绸和瓷器占大头。
陈堪带着家人来景德镇,除了一观大明瓷都的风采之外,也有考察的瓷器产业发展的意思。
大明如今的海贸越来越繁盛,但海贸繁盛的背后,离不开手工业的大力发展。
否则就算大明霸占了大海,也找不到那么多货物运出去倾销。
除此之外,陈堪要去景德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几年全世界的财富都流向大明,导致大明的物价腾贵,货币贬值得厉害。
大明的钱越来越多,但每年的各种资料的产出就那么多。
生产与收入已经有着呈反比的趋势,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经济增长状态,所以大明必须要持续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才行,否则就会养出一堆只吃饭不干活的懒人。
瓷器,算是陈堪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
半个月后,车队驶出应天府地界,来到了江南的核心。
两湖地区,自古以来便有中原粮仓的说法,自从前宋引进占城稻之后,这种能够一年三熟但味道像麸糠似的稻子便成了江南地区百姓的口粮。
水网密布的平原之上,到处都是收割稻子的百姓在忙碌。
陡然看见陈堪率领的规模庞大的车队,正在忙碌的百姓们不由得下意识的朝车队投过来好奇的目光,但随即便警惕起来。
如今大明的路引政策虽然已经成了一纸空文,但对于远离京畿之地的百姓来说,贸然看见生人,还是人数这么多的生人,依旧让他们打心底感到惊慌。
陈堪和朱家兄弟打马走在平坦的官道上,将这丰收的一幕尽收眼底。
朱瞻基笑道“两湖鱼米之乡果然名不虚传,京师附近的稻子都还没有成熟,这江西境内的反倒已经开始收割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