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名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7章 银行2,不明不清,第十个名字,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27章 银行2
培训银行工作人员,难道洪皇帝要在大明朝建立银行了?没错,银行体系是大明复兴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更准确的讲,它是新政的催化剂,属于必不可少的要素。
新政的核心就是进入初步工业化,在原本的人口、土地面积基数上,通过使用更先进的工具,使劳动力得到明显增长。然后蛋糕就自然而然做大了,只要不增加太多吃蛋糕的人,短时间内整个社会必然会富裕起来。
但如果只依靠和皇帝合资办工厂,或者说只依靠旧的官僚资本办工厂,缺点比较大。第一,速度慢。官僚士绅们一时半会理解不了啥叫工业化,大多数都处于观望状态,投入的资金量有限,起不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第二,副作用大。一旦官僚士绅们看明白了,开始大规模投入了,按照他们原有的习惯,除了资金之外必然还要把权力也卷进来。
那样一来还是短期效应,顶多二三十年,新政取得的成果就会被官僚集团大部分掌控。土地是怎么被兼并的,到时候工厂也是同样命运,无非就是换个说法而已。
想阻止或者延缓这种副作用,就得想办法让钱和权脱钩。这两个东西分开来都有可能成为天使,但凡靠近一点立马变身魔鬼。
洪涛既然是个穿越者,就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他也不想因噎废食,该加速还得加速。所以建立大明帝国银行系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银行一词最初来自意大利语Banca,指长长的椅子,是威尼斯货币兑换商常用的办公用具。流传到英国之后改成了Bank,意思是存钱的柜子,很贴近实用了。
其实银行这个词在汉语里更形象,白银曾经做为货币在古代中国存在了几百年,整天做着与白银有关的行业,简称自然就是银行了。
明朝有没有银行呢?这要看怎么定义了。如果具备存取和货币兑换功能就算的话,明朝应该有银行,名字叫做钱店,也称银号、兑店、钱庄、钱铺、钱肆、钱摊等等,各地叫法不同。
它们大致出现于明中期,最初是为了应对种类繁杂、成色不同的钱币,包括铸造假币。后来随着白银大量涌入,又开启了金银、银铜、贵金属与宝钞之间的兑换业务。
在少数规模比较大、有异地经营的店铺里还有会票业务。在一个地方存入银两,拿着开出来的票据到另一座城市的钱庄兑换相同数量的白银。
但钱庄对于新政没什么促进作用,所以还得把银行搞出来。洪涛在派李贽去广东的时候就想弄银行,但思来想去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想主持这个工作,不光需要数学和会计学,还得有银行的概念。
这不,刚要瞌睡就有人递枕头。劫了一艘西班牙运银船,还捎上了两个西班牙银行的工作人员,更巧的是席尔瓦男爵在新西班牙总督区就经营着一家银行。
古人说的好,是金子总会发光。古人又说了,千里马好找,伯乐难寻。有了洪皇帝这个大伯乐,席尔瓦男爵就算不是匹千里马也得变成千里马,少跑一步都不成。
“……能不能先说说需要席尔瓦如何为皇帝陛下效力?”男爵夫人不光容貌比丈夫强,心思也要缜密不少,且胆子更大,做为俘虏居然敢和皇帝讨价还价。
“出任银行经理!”洪涛并不觉得这个女人太啰嗦,反而更加认同她的能力。要是连做什么都不搞清楚就一口应允下来,那就说明压根儿也没想着认真完成工作,只是碍于目前状况的被动敷衍。
“银行……据我所知陛下的国家里好像没有银行吧?”
“只要席尔瓦答应朕的雇佣,他就是帝国皇家银行的第一任经理!”
在宫里当了不到一年的俘虏,居然能打探到大臣的俸禄和有没有银行,还是有点脑子和手段的。是谁透露的就不用深究了,太监和宫女肯定不会,最大的嫌疑人就是皇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