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钢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一章 项目设计室,航空霸主,无聊的钢镚,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吃过早饭,时间还不到七点,但刘炜他们已经准备出发去设计室了。
歼-7Ⅲ项目的任务紧,时间急,刘炜他们每天七点不到就要到绘图室,晚上至少九点以后才能下班,很多单身的工程师都主动加班到十一二点。
他们大部分时间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耳朵夹着铅笔,手里拿着丁字尺、计算尺,偶尔用一下橡皮擦,趴在绘图板上写写画画。
这种状态被刘炜他们戏称作“面朝图板背朝天”。
在CAD技术大规模普及之前,大部分设计人员都是类似的工作状态。
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由于产品制造中的标准化和通用性原则,一张图纸上有许多重复的图形,在设计方案交付制造之前,设计人员就要对这些图案逐一进行重复手工绘制。
所以尽管刘炜他们每天看起来都是忙忙碌碌,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了复制一排排普通的螺钉螺母等重复工作身上,很少有时间去考虑创新设计。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不比后世,刘炜这些人都是极为少见的高精尖人才,只要稍稍培养,就能独当一面,在研究所却只能干这些基础性的工作。
这对中国的航空工业而言,不能不说是巨大的人才浪费!
只有有了CAD,通过CAD阵列复制功能及各种专业的应用程序,将他们从这些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中去。
这也是杨卫宁为什么在穿越以后,首先把切入点放在CAD软件上的重要原因。
由于昨晚已经和路阳说好了加入项目组工作,杨卫宁干脆跟着刘炜他们直接前往项目组设计室。
到了设计室,杨卫宁才发现,所谓的设计室就是一排竹筋混凝土平房,占地面积大概两三百平米的样子,十分宽敞,里面的零号大图板铺天盖地,像车间的机床一样整整齐齐一字排开。
正值盛暑,设计室里摆了四台大号的工业风扇,用来降温解暑。
整个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设计室里忙开了。
刘炜首先带着杨卫宁去见了设计室主任李洪明。
李洪明是个矮个精瘦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样子,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由于长年累月弯腰绘图的关系,他的身材有些伛偻,手指的关节十分粗大,仿佛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农。
路阳显然向他介绍过杨卫宁的情况,一听是杨卫宁来了,李洪明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道:“原来是小杨啊,路主任已经和我说过你的情况了,你的机械制图功底没问题吧,这样吧,你先跟着小刘一块画图。小刘,你把你的任务分一半给卫宁,顺便向他介绍一下我们部门的工作情况。”
“好嘞,主任。”
刘炜一口答应了下来。
随后,李洪明又带着杨卫宁和设计团队里的人认识了一下。
杨卫宁很快就发现,这个所谓的团队,并不单单是611所的人。
事实上611所的员工只占了不到一半,剩下的都是像刘炜这样,由航空工业部下属的其他单位支援过来,有来自601所(沈飞)的,有603所(西飞)的,有011基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