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蒙古瓷只能提鞋
眀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6章 蒙古瓷只能提鞋,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眀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恭勤不倦》,是乾隆御宝?
包括何安邦,吕本之,都使劲的回忆着,却死活想不起来。
故宫里倒是有座倦勤斋,也是乾隆时所建,但并不记得有印玺的记载。
也是因为留存的相关资料太少,而乾隆的印章又太多:除了这位,再没听过哪位皇帝的御宝有两三千方之多,而光是鉴赏字画用的,就有三百余方。
要不然怎么叫盖章狂魔?
哎……不对啊?
杨丽川反应过来,看着马献明:“李老师当时是指着‘印鉴’给你说的?”
“对?”
“那你还说‘可能’,‘应该’,‘不出意外’?”
“我倒是想说绝对,但也能认得才行!”马献明撇撇嘴,“除了章,上面是满文,给你行不行?”
“哦……对,还是从伱们故宫的资料库里查到的……嗯,李老师让方志杰搜出来的……”
杨丽川顿时就红了脸,咬牙切齿的瞪着马献明。
李定安连忙打岔:“是几张满文的戏词,为乾隆御鉴钦定的宫廷连台戏《昭代萧韶》,上面就盖着这枚章……当年寿安公主远嫁奈曼部,陪户中就有专演这出戏的戏班,我就想查查这批蒙古瓷是不是也融合了戏曲文化……”
众人一怔,继而默然。
满文的……那没事了!
说实话,就连故宫里,精研满文的研究员也已不剩几个,堪称硕果仅存,一般的馆员不了解很正常。
而稍一顿,杨丽川眼睛一亮,看着吕本之:“吕院,倦勤斋是不是就是乾隆专门修来听戏的?”
“对,就是戏园子!”
“我们暂时还没发现相关的印鉴记载,也没有与之相关的满文的戏曲资料,对吧?”
“对……嗯?”
吕本之眼睛一亮:之前确实没有,但现在呢?
“定安,那几章戏词存放在哪?”
“看索引,就在倦勤斋的相关目录里……”
哈哈……又是新发现?
等于又发现了一枚新的乾隆御宝,更填补了倦勤斋相关历史及清代戏曲文化空白。
打个比方:满语的《杨家将》(清代宫廷大戏《昭代箫韶》就是由其改编)听过没有?
没有吧……
对考古界和文化界来说,这是妥妥的新课题,还是谁都抢不走的那种。
吕本之“腾”的站了起来,“定安,这画别卖!”
啊?
稍愣了一下,该反应的都反应了过来。
啧啧……
既便这幅画真是仿的,但有了这枚新出世的印鉴,也铁铁的成了珍宝。更何况,乾隆御鉴之作,怎么可能是赝品?
何安邦也来了兴趣:“谁画的?”
李定安没含糊:“王翚!”
“哎哟……”
丁立成一声惊呼,一拍脑门,“啪”的一声,很是清脆,“我就说来着……”
杨丽川也是恍然大悟:“怪不怪……怪不得?”
此时再想,刚才两人一个说的是“技法好似是一脉相承”,另一个则说的是意境与王时敏大相径庭,却又好像兼四王之长……”
王翚是王时敏和王鉴的嫡传弟子,而王时敏死后,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也就是王时敏的孙子又随他学画。
等于这四个人是同门,这画风可不就是一脉相承,王翚自然也就兼“四王之长”。
“确定?”
“当然确定!”
“就这一枚印章,就足够我们研究三两月了吧?”
“不止,没听李老师还说有满文戏词……肯定要重启倦勤斋的研究,这可是建筑考古,少些也得以年论,估计部里都得派人参与……”
“哎哟,李老师这眼光,还是一如既如的准……”
而此时的金教授也终于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李定安只是个学生,却能负责具体项目,与国博和故宫合作研究。
也明白了吴湘说的那句“我、吕院、马所、杨主任都在给他打下手”的具体含义。
只是这一小会就能看出,他的眼力绝对在丁立成和杨丽川之上。
问题是,也就二十出头吧,他怎么历练出来的?
与此同时,何安邦羡慕的眼都酸了:建筑考古?
那经费可是一拨就上亿?
瓷器、字画等研究,在它面前就是个弟弟。
问题时他再眼红,还能把倦勤斋抢到国博来?
顿时间,何安邦就有些不耐烦:“完了没有,完了就看……嗯,就回!”
“何馆你别急嘛……总得研究清楚对不对?”
丁立成不悦的瞪了他一眼,又指着画,“杨主任,这儿还有一枚印鉴,你有没有印象?”
“没有,但是……这位置?”杨丽川眯着眼睛,“竟然比乾隆的要高?”
“嘶……肯定也是皇帝御宝?”
问题是谁的?
众人又回过头,看着李定安。
“看字迹,应该是康熙所题,这枚印鉴也应该是他的……”李定安稍想了想,“但我暂时没想到出处……”
康熙的……哈哈,又是新面世的?
没想到出处就对了,这样才有研究价值。
也就等于说,又有了新课题……
故宫的这一帮一下就兴奋了起来,个个眉开眼笑,包括吕本之:就这幅画,就不枉他们大半夜的跑一趟。
“快快……收起来……”吕本之眯着眼,“回去就放保研室,明天就立项……”
何安邦更郁闷了,反正到现在为止,他是毛都没捞到一根。
但有人比他更郁闷:“王八蛋……”
屋子里突然响起一声怒骂,再一转头:郑总哭丧个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由不得他不哭:这不但是同为四王之一的王翚的真迹,更是由两代帝王鉴赏留印并留字。
四千万,两个四千万怎么样?
他没拿头撞墙就算不错了……
“我当时就说……就说画即便是仿的,但这么多章呢?结果……都说是假的?”
“别气了,很正常!”金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连画都不对,谁又敢说印是真的?自然也就成假的了……”
“确实!”丁立成也叹了一口气,“郑总,也不怕你笑话,你当时就是请我来,我只能说一句‘看不准’……”
一听这话,郑总又愣住了。
唏……真就是?
好像,杨主任刚刚也没看出来……
一琢磨,怒火渐渐消散:不是专家不中用,而是这画太复杂……除非他当时能把李定安请来。
问题是,不知道他是谁之前,脑子被门板挤了才会请这么个小年轻来鉴定?
当然是要请专家……
嗯,我刚好像骂专家王八蛋来着?哎哟……你可千万别误会了……
“对不住……对不住李老师,我刚不是骂你……”
郑总一个激灵,一把抓住李定安的手,脸上满是期翼的神彩,“你看,这以后要是有麻烦您的时候……”
“郑总,我理解……”李定安点点头,“以后要有看不准的地方,你尽管打电话……”
走了这么大的宝,这人还没急眼,说明人品不错。只冲这一点,就说明值得深交,所以李定安没推辞。
听到这句,郑总心里的那点后悔也不翼而飞。
因为他很清楚,也别说像马献明、杨丽川,就算是丁立成,也绝不是他花钱就能请得动的。
渠道他有,东西更是多的是,所以只要能与这样的人搭上话,就等于打开了宝库的大门。
再然后,钱还不是想怎么赚就怎么赚?
这么一想,感觉今天这宝走的千值万值。
这是真心话……
“好了,完了吧?”
何安邦催促着,“完了就回!”
吕本之也点着头:“嗯……回!”
其实他比何安邦还着急。
首次面世的清代御瓷?
研究御瓷大半辈子,光是“首次面世”这四个字,就足够让他兴奋……
没看到具体的东西之前,多待一分都是煎熬,所以是说走就走。简单的打了声招呼,十多位乌乌央央的出了门。
车不够,郑总还特意派了他的座驾,专门送吴教授和李定安。
临别之时,吴湘又着重的介绍了一下金教授:“这位是河师考古学院的金奉南院长!”
还是老乡?
而且和京大的渊源极深:河师考古系就是京大文博学院支援建立的。动不动,河师就会请京大的教授去授课。而时不时的,河师的师生就会来京大进修。
又和李定安握了握手,金教授稍一沉吟:“吴教授,你看什么时候方便,能不能请李老师来河师上几节课?”
李定安有些懵。
他自个都还没学明白呢,给别人讲课?
开玩笑的吧?
但没想到,吴湘竟然点了点头:“过段时间吧,等他把手上的课题忙完!”
金教授使劲的点着头:“好……那就说定了……”
李定安是彻底懵逼:真就答应了?
三人分开,临上车时,他都没反应过来。
但没想,还有让他更懵的。
坐进车里,吴湘又说:“我让系里组织一下,过两天你抽个空,回来上几节课……就讲这次研究的蒙古瓷。”
李定安眼睛都瞪圆了:吴教授的这个“上几节课”,和金教授的“上几节课”,有什么区别?
他扭过脖子:“老师……这……这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吴湘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你是论文没发表,还是课题没完善?……别忘了,你也是导师助理,还领着学校的工资……”
李定安愣了愣,不说话了。
要说有没有研究透彻,研究明白,那肯定还早。但要说论点和课题,都是他一手归纳、总结、制定并完善的,他这个项目负责人名符其实。
所以吴湘才会说,他也在给李定安打下手。
高胜东也在旁边帮腔:“师弟,这很正常的,包括我也会时不时的讲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