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3 科技树还是要攀的,重走未来路,万木春,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说,科技树还是要攀的。
区别仅在于,魏东生由简单粗暴的传播者,摇身一变成为藏在幕后的引导者。
魏东生的目标转移到如何建立契合时代的制度,探索如何才能鼓励顺塔国民稳定推进自然科学发展。
话题回到蔗糖产业链本身。
南洋是甘蔗原产地之一,赵宋王朝年间爪哇岛已经普遍种植甘蔗,并不存在技术门槛。与此同时,爪哇岛开发程度较低,或者谁开发谁占领,或者支付当地土著酋长一定土地交易费用,魏东生就能以百亩为基数大面积开垦甘蔗种植园。南宋遗民或者近些年逃亡南洋的蒙元四等南人,其中不乏有一技之长者,聘请数位蔗糖手艺人应该不算困难。
魏东生作为春秋系的商业领袖,即使借用思维掌控和计算机智慧生命投机取巧成分较多,其商业手腕和组织能力却也绝不弱于1297年的普通海商和普通种植园地主。与杨新宁威胁相比,蔗糖产业链等商业事务反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前路既定,魏东生旋即开始筹备蔗糖产业链。
转眼已是1298年春末,到了甘蔗种植时间,魏东生如期启动甘蔗种植园方案。
考虑一切万事俱备,魏东生冒险说服杨新宁允许他迁驻巴唐,就近督管长工以当代农业技术有序种植甘蔗。顺塔王国行政规划为一府一县,一府指顺塔府,管辖区域即核心精华地带下港;一县指巴唐县,说是县,其实人口规模不足一千,连乡镇都不如。然而,巴唐县却是顺塔王国的扩张方向,随着下港的生活成本逐渐增高,一些破产国民和蒙元难民渐渐零星前往巴唐县开辟耕田。魏东生想发展甘蔗种植园,也只能前往荒芜的巴唐县,向东拓展顺塔王国实际国土面积。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乐见魏东生经营蔗糖生产链。
譬如杨念宋。
尽管熟稔弩弓到能够猎杀野猪,杨念宋脑海里仍然填满了宋儒的教条。杨念宋的观念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天然高于劳力者。作为顺塔国王,魏东生应该劳心治理天下,而非奔逐于田间种甘蔗。毕竟,种甘蔗种的再好也是农民才能,煎熬蔗糖煎熬的再好也是工匠才能,于治国理政毫无益处。
闷闷不乐尾随魏东生来到巴唐县,杨念宋意料之中叨叨起来:“你怎能和一群庶民种起甘蔗?”
魏东生笑呵呵说:“不种甘蔗做什么?”
杨念宋:“去读书啊!”
杨念宋所谓的读书,可不是后世的读书概念,此处的“书”特指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了理解赵宋蒙元士大夫心态,魏东生的确需要通读四书五经,毕竟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嘛。然而,魏东生有21世纪见识,又有劣品明日环的五级文明基础教学体系,怎会愚蠢地把四书五经当成绝对真理?杨念宋的建议,听在魏东生耳中全是废话。
魏东生却没有和杨念宋辩驳四书五经的价值,继续离间杨念宋和杨新宁的父女感情:“为什么要读书?”
杨念宋下意识背诵起《礼记》名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啊。”
魏东生故意自嘲:“治甚么国啊!有父亲(杨新宁)和大舅哥(杨北望)在,顺塔国泰民安,众正盈朝,我垂拱而治就好啦。”
杨念宋竟没有听懂魏东生的反讽,以为魏东生在夸赞杨新宁:“有我爸在,你的确少操心很多。可是南洋热闷多疫,无数遗民壮年而死,我爸又能活多久呢?万一我爸突然间不幸走了,你怎么办?大哥可没有办法扶持你,我爸常说他‘不堪用事,能守住家业就是万幸’,你可别指望他帮你多少。”
魏东生郁闷杨念宋的智商,索性把话说的更明白:“你觉得父亲愿意归政于我?”
杨念宋楞了楞,继而满脸怒容:“你这甚么话?若非我爸扶持,十年前岂能由你继位?我爸要想当大王早就当了,何必多等十年。你这没良心的,怎能怀疑我爸的赤胆忠心?”
魏东生按部就班安抚杨念宋:“不是我无端怀疑,而是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以蒙元为例,倭国、爪哇都相继兵败而归,可见蒙古铁骑并非举世无敌。赵宋之所以有崖山之败,并非国势不如倭国和爪哇,更多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昏君误国。如果皇帝改由有德者居之,即使在宗族范围内执行‘贤者上,庸者下’,何至于一代又一代都是昏君?类如刘备托付诸葛亮,父亲且贤且德,做大王也是理所当然。”(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