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西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绿光资本,大时代之金融之子,范西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qg34
“这些混蛋,真是傲慢自大,在贝尔斯登玩完之后还不知道什么叫恐惧,简直让人无语了!”
就在钟石在德国“歌舞升平”之时,远在大洋彼岸的一批人正夜以继日地关注着市场的动向,其中就包括了说话的这位。
他叫戴维埃因霍恩,是对冲基金绿光资本的掌门人。和吉姆查诺斯一样,他也是华尔街著名的空头代表。但和吉姆查诺斯不同的是,这位不到四十岁、英俊得有些过分的对冲基金经理异常高调,甚至连他的成名作——做空联合资本的经历已经写成了一本书,一度登上畅销榜的前列。
绿光资本是埃因霍恩在96年成立的对冲基金,成立之初不足100万美元,在当时是典型的小型对冲基金。但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个推陈出新速度巨快的行业当中,绿光资本并没有淹没在资本市场上的滔天巨浪中,反而从小舢板变成了巨型航母,成为对冲基金业的巨头之一。
连续12年,没有一年出现过亏损,平均每年的回报率达到22,凭着这些亮眼的数字,戴维埃因霍恩成功地将当初一个资金规模不足100万规模的小基金变成了如今资金管理规模达到50亿美元的超级对冲基金。虽然和华尔街那些超级大型对冲基金没法比,但自从资金管理规模达到三十五亿美元之后,埃因霍恩就宣布对外关闭,不再接受委托资金。
换句话说,这是埃因霍恩在刻意控制着资金管理规模,而不是绿光资本无法和那些动辄上百亿美元的基金相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戴维埃因霍恩对自己的投资功力充满了信心,以至于连扩大资金管理规模的那点管理费都看不上。
在年初的时候,绿光资本也曾经涉足到做空贝尔斯登的事件当中。但和索罗斯等人不同的是,他在贝尔斯登上押的筹码并不算多,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当时的贝尔斯登。为了挽救当时的困局,曾经一度想要邀请吉姆查诺斯到电视上宣讲。贝尔斯登没有问题,但被重仓押注的吉姆查诺斯无情否认。后来贝尔斯登想要找戴维埃因霍恩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容许了。
在后来关于金融危机的回忆录中,艾伦施瓦茨曾经这样说道:如果贝尔斯登率先找到埃因霍恩,而对方又没有做空贝尔斯登的话,说不定贝尔斯登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时光不能倒转,但由此还是能看出,戴维埃因霍恩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而现在。怒火冲天的戴维埃因霍恩咆哮着说出这段话,很显然又是盯上了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赫然是——雷门兄弟。
雷门兄弟,成立于1850年,是一家有着156年历史的古老投行。作为业界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它们拥有世界上顶级的研究团队,顶级的财务顾问,顶级的债券和股票承销团队,是华尔街不折不扣的金融巨头,五大投行当中的第四名。
在贝尔斯登倒闭之后。市场上纷纷有种认识,下一个可能玩完的金融机构就是雷门兄弟,毕竟在五大巨头当中。雷门兄弟仅比被贝尔斯登强一些,和其他三家比起来不论是资产管理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远远不能相提并论。
最为重要的是,在次贷危机当中,雷门兄弟已经冲销掉了高达160亿美元的烂账,使得它们在2007年整年的财务报表转盈为亏。而且更为糟糕的是,在08年的一季度报表当中,投资者依然看不到扭亏为盈的希望。
雷门兄弟在华尔街有着“不死鸟”的美誉,经历了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911恐怖袭击和一次收购,最后都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而且在一季度。虽然雷门兄弟的报表极为难看,但是它们成功地从市场融到了40亿美元。使得它们能够暂时喘一口气。
在2007年,和其他少数而又精明的基金经理一样。戴维埃因霍恩在几个月前就发现了市场上的商机。但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和他的分析师们是从那些牵扯次贷危机的公司开始下手,分析这些公司的股票到底是被高估还是低估。最终他和他的团队确定了一个25家公司的大名单,而雷门兄弟就在其中。
而就在年初,戴维埃因霍恩参加雷门兄弟发布关于第一季度收益报告的电话会议时,他被彻底激怒了。在电话里,雷门的高管,财务官克里斯托夫梅拉竟然说他们对二季度没有太多的规划,而现在已经到了五月份,雷门兄弟高管的自大可见一斑。
现在,再看雷门兄弟一季度报表的时候,戴维埃因霍恩发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
“他们简直疯了,这也可以?”
戴维埃因霍恩指着财务报表上的一串数字,对围坐在他周围的下属们说道。
“什么情况?”顺着他手指的位置,分析师们很快就找到这段数字,即期债券收益,78348万美元等字眼。不过分析师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依然找不到到底哪里有什么不对,他们纷纷将不解的目光投向埃因霍恩。
“你们没有看出来吗?”戴维埃因霍恩无奈地摇了摇头,“这部分收益是有问题的,实际上是亏损。因为在理论上他们是可以回购自己持有的债券,按照之前的头寸来算,这部分就是收益。”
“你们仔细看,这只是bbb级别债券在前三个月的收益,另外还有其他信用等级的债券收益。天呐,这几个数字加起来,至少有超过五亿美元的收益,该死的,这些并不是收益,而是实实在在的亏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