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秃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会稽山追敌,莽在北宋末年,贼秃秃,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稽山脉纵跨越州(绍兴)、婺州(金华),顾恺之曾盛赞其“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可见山水秀丽,景色独佳。
炉峰禅寺所在山脉北端,地处山阴县境内,位于鉴湖东南不到十里。
传说中,上古禹王安葬于此。
当地百姓也把这段山脉称为大禹陵。
自南朝梁武帝在此修建禹庙,此后数百年间香火鼎盛。
祭禹也是大宋国家祭奠之一,每次举行盛况空前。
当日傍晚,赵莽在距离禹庙七八里处,追上仇道人一行,随即弃马,一路尾随。
禹庙坐落在山下,一处三面环山的坳口里。
坳口前一里有条河,环绕大禹陵向北流淌。
过河前,仇道人一行四人,在一处偏僻林子,拴好马、骡,而后蹚水过河。
赵莽躲在林子外,见四人只带兵器过河,稍加思索就猜到,这些家伙留下坐骑,是想等下山后再原路回余杭。
等他们走后,赵莽钻进林子,解开绳索,放跑马骡,也蹚水过河,始终跟在半里地外。
今夜明月皎洁,进山前地势平缓,视野辽阔,赵莽一路追踪,倒不算太吃力。
进入山坳口,正前方山顶之上,依稀可见火光明灭。
那里就是炉峰禅寺。
山脚下,上百顶帐篷分布有序,想来就是河东军大营。
远远的,赵莽看见几个黑影爬上西侧山丘,而后蹲下不动,似乎在观望山下大营动静。
赵莽猫着腰跟近些,蹲在山丘侧后方,借助山石和草木遮掩身形,盯紧仇道人一行。
好一会,几个黑影似乎发现一条可以绕过大营,通往炉峰禅寺的上山小径,开始往西北面进山。
赵莽赶紧跟上。
一路荆丛、乱草满布,穿过树丛、翻过陡崖、攀上峭壁,走了大半夜,终于绕到大营北侧,一处山梁之上。
距离炉峰顶,目测直线距离百米左右。
山梁下,有几条上下炉峰的主路,有官兵手持火把巡逻。
在山岭里爬了大半夜,赵莽浑身湿透。
仇道人一行也累得不轻,躲在山梁东侧几块山岩后歇息。
山梁西侧,赵莽趴在一处草坡斜面,一抬头,仇道人一行有任何动静,都能瞧得清楚。
四周杂草有一尺多高,人趴在其中,只要不乱动,很难被发现。
赵莽轻轻翻动身子,仰面躺倒,大口喘气,身上汗水、泥浆混杂,用手一抹黏糊糊。
身下土地潮湿、闷热,碎石子硌得疼,蚊子成群结队绕着他嗡嗡响。
蝈蝈声、蛐蛐声此起彼伏,不时有什么野物从草丛里跑过,带起一阵“欻欻”声。
月如银盘悬在高天,清辉月芒洒落人间。
赵莽没心思赏月,哈欠一个接一个,眼皮子像坠了铅,难以睁开。
东侧山梁,仇道人一行似乎还在商量,如何避开半山腰官兵警戒,攀上炉峰进入禅寺。
过了会,只见仇道人带领一人从山梁北侧下山,似乎要绕更远一条山路,从炉峰东侧上山。
另外两人留守原地。
赵莽想了想,仇道人此去,一切顺利的话,最后还是要原路回来,和另外两人汇合,再一同下山回余杭。
既如此,他也没有必要继续冒险跟进。
留下来养精蓄锐恢复体力,想想怎么在不惊动方毫的前提下,打探出这伙妖人下一步动向。
赵莽扯烂衣衫裹住脑袋,打算先小睡片刻再说。
很快,杂草丛里传出轻微呼噜声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青蚂蚱跳到赵莽脸上,蛰了下,巴掌“啪”打掉,翻个身准备再睡会。
像是想起什么,猛地睁开眼,天光早已大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