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秃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太湖石,莽在北宋末年,贼秃秃,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进罕见地露出满脸惊怔,喃喃道:“神迹啊~”
赵子偁猛拍大腿:“我在嘉兴任职时,就听说在太湖中发现一尊奇石,没想到,真被他们给捞出来了!”
赵莽也震惊得大张嘴巴。
他震惊的地方在于,这么大块石头,在没有吊车、重卡、拖船的年代,到底是怎么从湖底捞出来的?
记得前世在颐和园,见过一块名叫青芝岫的北派太湖石,长八米,宽两米,高四米,近三十吨重。
而眼前这块从太湖底捞出来的巨石,远比青芝岫巨大,究竟有多重,赵莽也不敢估算。
这样一块山一般巨大的天地奇石,要从太湖运到东京,乍听起来好比天方夜谭。
如果真做到了,只能证明一件事,劳动人民的智慧无可估量!
车把式打趣道:“你们三个后生,瞧着年轻力壮,可以去应募当力夫,听说每日管两顿饭,还给五十文工钱。”
赵莽回过神,笑道:“听起来条件还不错,老哥咋不去试试?”
车把式摇摇头:“俺以前在浙西运河拉纤,这种苦头吃过不少,可不想再吃第二遍。
官府开的工钱,也就勉强够糊口,别看征来这么多人,其实,要不是家里揭不开锅,谁愿意卖这苦力气!”
赵子偁指着大片稻田:“今年淮南、两浙、江南东三路夏粮丰收,老百姓日子应该好过不少才对!”
车把式嗤笑一声:“俺跟你说,粮食丰收和咱小老百姓没啥关系,要是倒霉遭了灾,头一茬饿死的反倒是老百姓!
就拿这太湖边几千顷良田来说,有几亩能落到老百姓头上?”
车把式嘿嘿道:“俺偷偷告诉你们,这些好田,有一多半都姓朱!”
赵子偁恍然,拧紧眉头默不吭声。
高进道:“莫非是六贼之一的朱勔?”
车把式连连摆手:“是你们猜的,俺可没说!”
赵莽笑道:“老哥莫怕,咱们闲聊瞎扯,没人知道!你再说说,为啥今年稻米丰收,老百姓日子还是不好过?”
车把式两手一摊:“朝廷要在北边打仗,又要重开苏杭应奉局、造作局,征花石纲、米饷纲、竹木纲,什么乱七八糟的名目都有!
造船、拉纤、搬运哪一项不得征调民夫?
当兵打仗得吃粮花钱,民夫给皇帝运纲也得吃粮花钱。
钱粮不够,还不得从老百姓头上多征多缴?
难道指望朝廷去找那些个官户、形势户收粮收钱?”
车把式咂嘴道:“就像朱家,每年光田租就能收十几万石,你们算算人家有多少田产?
可人家是大官儿,听说还是皇帝跟前的红人。
这样的人家,每年缴多少税?苏州、湖州、常州的官老爷,敢到朱家去征税?”
赵子偁喟叹一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民生多艰啊!~”
高进神情沉重,一言不发。
赵莽望着四周无垠稻田,想起一路上走来,看见劳作在田间地头的农人们。
现在才知道,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佃农。
这粒粒饱满的稻穗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到最后进到自家米缸的却只是一小部分。
车把式满脸无奈:“属于老百姓自己的田,本就没多少,朝廷加税、收经制钱,弄得老百姓没钱没粮,只能卖田。
到最后,有田有钱的田越多、钱越多,没田没粮的啥也不剩,只能卖力气,挣这些血汗辛苦钱,累死累活也只能混口饭吃。”
赵子偁突然咬牙切齿地低吼:“朱勔父子,祸害东南,该满门抄斩才对!”
车把式吓一跳,紧张地四处张望,“哎哟你这后生娃,嘴上没个把门的,可别乱说话连累俺!
走啦走啦,赶紧上车,天黑前送你们到水口驿,俺还得连夜折回归安哩!”
在车把式催促下,三人坐上板车。
车把式“吷”地吆喝着,一鞭子抽在骡子屁股上,骡子甩甩尾巴,哼哧叫唤两声,迈开蹄子拉着板车向阔道前方驶去。
湖岸边,巨石仍在缓慢移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