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千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7章 一团迷雾,日月大明,熊猫千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河面上波光粼粼,分不清那光亮,是来自夕阳的余晖,还是背后燃起的篝火。
凉风习习,送来一阵歌声。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在其位的这个名阿公细听我来言呐”
我去
探清水河?
还是黄师父现代古风版的。
十二娘在唱《探清水河》,她和李丽贞的嗓音完全不同,李丽贞用的是自然音高,十二娘的调门则高出天际,声音凄婉,只叫人肝肠寸断,明显是现代古风唱法。
“噫,这是什么调调?”
徐尔觉旱烟都顾不上吧嗒了,竖起耳朵听了一阵,咂咂嘴道“倒是和无锡景有些像,却又不全像,古怪。”
杨波听徐尔觉这么说,细细听来,还真是啊,特别是每一番后面的两句,曲调完全一致。
‘这才是文化传承。’
杨波不由心下惊叹,更有些汗颜,两世为人的他,司空见惯之后便熟视无睹,竟然需要徐尔觉提醒才觉察到这两区的相似之处。
现在看来,这两首曲子应该是同源的。
《探清水河》其实就源自此时在民间传唱的时令小调,或称时调,又名小曲。
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就有关于时调的记载,大明宣德至正德年间,时调主要流行于中原地区,嘉靖以后,传至浙广,到万历以后
“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肺腑。”
换言之,无锡景这类的小曲就好像是这个时代的流行歌曲,传到后世,改头换面,便成了《探清水河》。
杨波听十二娘唱着歌,心下不由一动。
问乡楼很快便落成了,上面两层是问乡棋社,一楼是译书馆和书画廊,琴棋书画,就差一个‘琴’了。
此处的‘琴’,自然是指音律或者音乐。
时调在民间广为传唱,已经具备了后世流行音乐的某些特质,只需有心人稍稍推波助澜,说不得还能赚银子。
十二娘既然能唱出现代感十足的古风音乐,岂非最合适的人选?
‘这么说来,其实李丽贞和十二娘完全可以合作呀’
‘把此时的民间音乐收集起来,谱成曲配上乐,让它们流行起来。’
沈家堡现在银子多,早先的那些流民如今都已温饱无虞,温饱问题解决了,便需要一点儿精神追求,音乐这种文化层面的东西,无疑是一种精神追求。
不然呢,古人曾经曰过,饱暖思淫/欲,往那个方向追求,像个暴发户,甚至有点堕落,就不好了。
音乐乃是大雅之事,更重要的是,还能赚银子,从后世的经验来看,流行音乐无疑是个巨大的产业。
那啥,这叫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不对,似乎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算了,不想了,反正就那个意思。
杨波越想越兴奋,眼底精光闪闪。
嗯,这真是个天才的想法呀,杨波禁不住在心里暗自得意。
吧嗒,吧嗒
徐尔觉又开始吧嗒起旱烟来,真是扰人清净啊。
野味已收拾妥当,杨波在南溪河里洗手,一次又一次,直到闻不出一丁点儿的臭味和腥味。
杨波不胜其烦,伸出手来,“有烟丝么?”
“有,有”
徐尔觉忙不迭地从烟袋里掏出一把烟丝,递给杨波,嘚瑟道“早说过烟草是个好东西,杨兄果然也忍不住想要抽一口了?”
杨波接过烟丝,从怀里掏出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撕下一张纸头,把烟丝放在纸头上,卷起来一拧,做成一个锥形的烟卷,递给徐尔觉。
“你抽抽这个。”
杨波起身站起来,刚一转身,迎面撞上一堵墙,其实是撞上两座耸立的高峰。
董清扬?
没事你站这里干什么,真是的
“杨波,你你往哪儿撞呢!”
董清扬双手护胸,神色微愠地瞅着杨波,口气里不无责怪的意味。
“抱歉,董姑娘。”
杨波往左边一闪身,想要溜,董清扬抬脚向右跨了一步,挡住了他的去路。
“杨兄,耗子喂汁。”
徐尔觉嘴里叼着那根卷烟,嘶嘶地抽着,哈哈一笑,扬长而去。
“杨波,你身上什么味儿,这么臭啊。”
董清扬抽了抽鼻头,皱起了眉头,一脸嫌弃地看着杨波。
奇了,这董清扬性情大变啊。
不过,杨波爱洁,听她这么一说,忍不住把衣袖凑到鼻子跟前嗅了嗅。
尼玛,还真是有些臭。
该死的黄鼠狼,死都死了,还要遗祸人间,现在倒好,都被董清扬这胖妞嫌弃了。
杨波在心里骂了黄鼠狼一千遍,问董清扬“有事?”
董清扬闻言,把头高高扬起,傲然道“本小姐是来告诉向你发起挑战的。”
杨波皱起了眉头,“挑战什么?”
“自然是围棋。”
董清扬双臂环抱,俨然一副俯视众生,睥睨天下的模样。
“嘶”
杨波感到一阵牙疼。
看来,他的猜测没有错。
还是那次雷劈,雷劈之后,几位小姑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事后都对杨波说了些奇怪的话。
杨若菲提到老逼登、川宝宝,还知道飞机、大炮、坦克
十二娘知道巴拉崩吧,歌词里有米娅公主,还有她的儿子王浩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