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求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当呼吸化为空气》——动静之间,皆是空气,浮生漫谈,知非求是,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呼吸化为空气》,初听这个书名时,我觉得很有诗意,但当看到这是出自一个身患肺癌的神经外科医生之手时,因为肺主要是承担人体的呼吸功能,因此很自然的便将书名中的“呼吸”与作者所患的肺癌联系起来了,而“空气”通常也就意味着虚无,所以还未读这本书之前的我对于《当呼吸化为空气》这个书名的解读便是:作者患了肺癌,一切归为虚无;以此来警示人们要注意身体健康。

可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才发现这个书名是来自于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福尔克格莱维尔十四行诗中的句子,也是本书开篇的节选: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虽然在本书的开头作者便引用了这首诗,但我却一心想着了解发生在保罗身上具体的故事,所以便没有太过在意,等到真正读完这本书时,再回过头来看这首诗,虽然谈不上什么具体而深刻的理解,但是对于《当呼吸化为空气》这个书名的由来却是有了明确的答案,或者想象的翅膀再张开一点,呼吸代表生,空气代表死,无论生死,空气都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与呼吸之间的差别或许就在于我们“呼吸”的这个动作,由此又可以将生看做是动,死认为是静,动静之间,皆是空气,生死之间,也皆是命。由此,让我似乎也有了古人“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生死观的感觉。

不知是死亡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还是认识到了死亡的我们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了意义,总之,在这本《当呼吸化为空气》中,我看到了保罗卡拉尼什对于生命的思考以及面对死亡的坦然。

本书主要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当我强健时”讲述了保罗在患病之前的人生经历,从斯坦福大学学士,到剑桥大学硕士,再到斯坦福大学的医学博士,他的人生不可谓不精彩,一切看似都在蒸蒸日上,保罗正向着他的“应许之地”稳步前进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第二部“至死方休”中,保罗被确诊为肺癌,于是他的角色便从一个出色的神经外科医生变为了一个癌症病人,同时也接受着他的医生艾玛的治疗,他一点一点的接受着他患了癌症的这个事实,也一点一点的接受着自己这个每况愈下的身体,同时也接受着医生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初步取得成效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便是重返他那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岗位,而且还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和自己的妻子孕育了自己的女儿——卡迪。并且,还在自己患病期间写下了这些文字,这些文字组成了《当呼吸化为空气》,献给他的女儿卡迪。在第二部分的末尾,他对他的女儿说:在往后的生命中,你会有很多时刻,要去回顾自己的过去,罗列出你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对这个世界的意义。我衷心希冀,遇到这样的时刻,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了欢乐。在你到来之前的岁月,我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我不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只觉得平和喜乐,心满意足。此时此刻的当下,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而这段保罗对于他女儿的温馨话语,便是保罗在本书中最后的发言了,然后便来到了本书的第三部分,也就是保罗的妻子露西所写的后记:205年3月9日,星期一,保罗在病床上去世。保罗走了,在亲人的拥簇之下,他被埋在了一个依山靠海的山顶,周围野草丛生,树木繁茂,生机盎然,保罗与自然融为了一体。

看完了这本《当呼吸化为空气》,看完了这本癌症父亲写给还未长大的女儿的信,我的内心说不上来有什么感受,因为最近在思考一些关于死亡,疾病与衰老的一些话题,所以看了许多相关类型的书,其中有美国医生关于死亡与衰老的一些思考,也有中国医生一些诊治危重病例的记录,也有中国癌症患者抗癌成功的手记,也有中国癌症患者因癌去世之前的一些记录与随笔,而这本则是身兼美国医生与癌症患者双重身份的作者所写的文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来面对疾病,衰老和死亡,他们最终的结局,似乎除了接受,并无它法,毕竟对于目前我们的科学水平来说,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么如何活得更有意义便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然而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他人的视角或许能触发我们的一些感悟和共鸣,但是自己人生的意义还是需要自己在知与行之间去探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将以怎样的步子迈向这条终点名为死亡的道路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沿途会遇到怎样的风景,这则是命运对于我们勇敢前行的一种馈赠。

当呼吸化为空气,当躁动归于平静,当死亡不可避免时,那么在生死之间,则是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嗜血拽妃

墨发

苟在战锤当暗精

不会水的鱼大仙

我的科技影响全世界

门前的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