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农民收入靠土地
一家之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6章 农民收入靠土地,重回八三:从改姓开始,一家之煮,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领导,我那老领导什么性格,想必你也有所耳闻。人家祖孙俩想见一面,那会满天下张扬。那要不,我们先参观一下农场?”</p>
其余三百亩左右的种植面积,则是农场跟当地农户合作经营。由农场负责垫资,农户负责管理。技术方面,也由农场派遣技术员指导,让农户能学会如何管理跟种植。</p>
“之前何叔也跟我说过,希望扩大种植面积,甚至他希望温室大棚的蔬菜,能够供应全省的老百姓。可这建议被我拒绝,因为盲目种植,最后结果只会得不偿失。</p>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只要牧山河保持现在这种初心,在他的带领下,造福一方想必不是问题。而未来国家的核心,也将以经济建设为主,而经济提升离不开商业。</p>
北方搞温室大棚种植,跟南方有很大的不同。温度一旦控制不好,要么棚里的蔬菜大面积减产,要么就是种啥都活不了。所以,搞这个也需要技术含量的。”</p>
结果赵志诚也很无奈道:“何柿长,老板在京城那位长辈来了?”</p>
就刘兴业目前了解到的情况,这位孙子在海外的资金,恐怕比许家那位最擅长做生意的小子都多。因为许家那小子,在商业投资上,都要听自家孙子的。</p>
“这个真不好说!今年农场将温室大棚扩建到两百亩左右,产量比去年的话,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但要说能供应多少人,还要看种植效果跟产量。</p>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来这话一点不假。小何那边,只是希望多做出一些成绩,可他却忽视了,有些东西急不来。他的话,你做参考就行,不必事事迁就于他。”</p>
只要今年种植成功,那么明年我们依旧可以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至少我个人设想,是希望未来的仙桥镇,能成为北江乃至全国,最大的温室大棚种植基地。</p>
等到视察车队抵达农场,看到只有赵志诚出面迎接时,何义诚也适时上前小声道:“赵经理,山河去那里了?不是提前给你们通知了吗?”</p>
伴随刘兴业说出这话,牧山河也笑着道:“那倒不用,何叔其实蛮听劝的。只要把道理跟顾虑讲明白,他很通情达理的。今年五百亩温室大棚,能出的菜应该不少。</p>
<div class="contentadv"> 相比去年几个温室大棚,蔬菜品种有些单一,今年我们则会增加更多的蔬菜品种,让全省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多平时常见的蔬菜甚至瓜果。</p>
面对领导的嘱咐,何义诚苦笑道:“好吧,领导!我去问问他的秘书!”</p>
去年我们农场搞的温室大棚,最后能做到收益不错,也是缘于聘请省农院的师生负责指导。如果没有他们帮忙,仅凭我们自己摸索,成功机率可能真不大。</p>
见何友邦露面,何义诚也赶忙上前询问。而何友邦也很直接的道:“领导这次过来,也是打算在这住上一段时间。你们该怎么视察就怎么视察,没关系的。</p>
只是领导有说过,不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还有就是他在这里的消息,不要透露出去。至于你们想过去可以,但跟随的记者,不要把领导拍进去。”</p>
随着何友邦提出要求,前来视察的领导那敢有什么意见。等一行人抵达工地,刘兴业也跟带队的领导握手,最后也适时提出离开,跟着不待见他的木兴富凑一堆。</p>
而牧山河这位农场主,也正式充当向导,带领抵达农场的视察领导们,参观农场的种植区跟养殖区。整个视察过程,也算的上宾主皆欢,场面还是非常融洽的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