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梁园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1979我的文艺时代,梁园筑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2章</p>
在遥远的京城,姜玉楼的手稿终于邮寄到了《当代》杂志的编辑部。</p>
编辑部就坐落在京城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内部。</p>
经历多年风霜,临街一栋四四方方五层高的楼房已经相当老旧了。这从已经失去了原本颜色的灰色外墙上就能看出这栋建筑已经上了年纪。</p>
墙面上一排排窗户紧闭,是那种最早的铁窗,铁窗上锈迹斑斑,尽显岁月的痕迹。</p>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院墙不高,是墙墩加铁艺的栏杆,早年京城的建筑,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式的。</p>
人们能看到的最外面的建筑便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主楼,穿越主楼的走廊的从后门进去,就是出版社的后院了。</p>
这里还有一栋红砖楼,要比前楼崭新光鲜一些,却是近几年建成的。</p>
红砖楼是四层的,跟这个年代的大部分办公楼都差不多,南北都是办公室,中间是走廊,墙面是白灰刷的,还用淡绿色的油漆刷了裙底。</p>
走廊的墙上挂着黑板,上面写着一些内容,黑板报,不外乎是那些人所共知的内容。</p>
到底是编辑部,思想上必须重视。</p>
《当代》编辑部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屋子,办公室的窗边和墙边摆放着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堆着满满的书稿,连地上也摞着一摞用纸绳捆着的厚厚的装书稿的牛皮纸袋,上边写着书稿的名字。</p>
办公室正左边有一堵墙,墙上挂着教员的画像,右边同样有一堵墙,上面贴着好几张纸,其中一张纸是编辑部人员的姓名,职位等。</p>
另一张纸上则是编辑部的排班表和值日表。</p>
此时办公室里人并不多,只有两个人,其他编辑许是在忙着其他工作。</p>
编辑朱胜昌处理完了对老作者的催稿后,然后翻出了那些投递到《当代》杂志的稿件,一篇篇稿件认真地审读起来。</p>
由于是新成立的文学杂志,而且是人民文学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国内作家的投递积极踊跃。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十几份稿件。</p>
杂志社的编辑人手并不充足,目前没有什么新鲜血液涌入,只有他们这些四五十岁的老同志顶着。</p>
人手少,需要审核的稿件量很大,工作强度很高。</p>
不过为了杂志第一期能顺利刊发,老同志们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都要坐班,只能每天安排两三人按时下班。</p>
他负责的仅仅是初审稿件,在通读整篇稿子的同时注意文章的结构、文法,以及品质,只要这些能够达到一定标准,就会交给复审编辑审核。</p>
如今是文学复兴的年代,有写作热情的爱好者很多,不过真正高水平的稿件却不多,那些质量参差不齐的稿子读得朱胜昌直摇头。</p>
忽然朱胜昌轻轻地咦了一声,原本懒散地靠在椅子上的他眼睛一亮,身子不由地坐了起来。他擦了擦有些模糊不清的眼镜,戴好后,便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手中的这份稿件上。</p>
这份手稿非常工整,他读起来并没有难度,不像有的作者邮寄的手稿,结构混乱错字满篇,有些还需要他靠猜的才能理解。</p>
粗略读来,他便知道作者写的是小说,讲的还是清朝时候的故事。</p>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李芳桂,后来被人叫做李十三的剧作家的成长史。说是成长史,却也可以看作是他落地后潜心写戏本,一生写了八部本戏,二部折子戏,民间习惯称之为“十大本”。</p>
后来,李十三为了民间技艺不失传,在皇家派出追兵围剿他时,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住剧本,让民间艺术代代相传,大义凛然的背后,是华夏乡村文人桀骜不驯的铮铮风骨。</p>
全篇三个故事,约莫两万多字,作者通过不多的文字,却将李十三清贫,却又悲壮的一生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p>
通读一遍后,朱胜昌又看了下小说的名字《李十三推磨》。</p>
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将历史典故与乡野传说有机融合在一起,将民族风情和英雄情结巧妙地交织在他简洁明快的叙述里,虽然不符合《当代》现实主义的风格,但是新杂志第一期征稿,却也没有严格要求题材。</p>
这么好的稿子,不能错过了!</p>
将手中的稿件放到桌子上后,朱胜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从这部里他感受到了那种来自黄土高原的独有气息。</p>
充满慷慨悲凉,充满家国情怀,充满英雄豪气!</p>
这让他想到了一位已经去世的老作家,那就是陕地的著名当代作家,柳青。</p>
那位去世的老作家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p>
莫不是,这位作者是柳老的弟子?</p>
即使不是,大概也是陕地的知名作家吧。</p>
陕地的作家,他大概也知道一些。</p>
朱胜昌下意识翻到信封,他猜测大概就是哪位成名已久的作家的投稿,信封的地址却否定了他的猜测——阳平县高中三年级姜玉楼。</p>
看到这个名字朱胜昌愣住了,如果是成名作者他还能理解。毕竟手稿文字虽然略显稚嫩,却也不是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所能驾驭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