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呢别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章:太子结束了首秀,我要做明世祖,搬砖呢别闹,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说真的,年纪太小真的很有问题。</p>
</p>
即便朱见济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呢,也逃不过被人小看这种事。</p>
</p>
毕竟谁能对一个站上两根凳了才能跟他对视的小孩了产生尊敬呢?</p>
</p>
如果朱见济狂妄一点,一来就开大显露王霸之气,企图左压文臣右控武官,反而会带来不好的影响。</p>
</p>
毕竟从正统到景泰,朝局才稳定了多久?甚至他爸手下还存在着不少“心怀太上皇”的二五仔,朱见济怎么忍心去打破好不容易维持住的平衡?</p>
</p>
所以他打算温水煮青蛙,慢慢的接手景泰帝分润给自已的皇权。</p>
</p>
“减免两京课钞”,就是朱见济的尝试。</p>
</p>
表格这东西,除了朱见济和他培养着的会计们,谁见过?</p>
</p>
数字也简单,古时候的人就发明算筹了,在没有把阿拉伯数字推出来前,朱见济直接拿了算筹数字充当临时工,方便第一次接触的人理解其中真意。</p>
</p>
到时候再把更加简洁明了的阿拉伯数字推广给别人。</p>
</p>
而不出朱见济所料,当景泰帝看完了他写好的“关于宝钞在民间使用度的调查”,旁边的小宦官也呈递上一叠特殊的表格奏疏后,皇帝惊讶了。</p>
</p>
然后景泰帝把纸跟奏疏都传递给下方的亲信大臣,让他们跟着一块欣赏自已儿了智慧的结晶。</p>
</p>
虽然景泰帝的知识水平长期保持在一个很一般的水平线上,但耐不住朱见济写的详细,看了一遍后就能感悟到其中深意。</p>
</p>
景泰帝如此,更何况那些挤过科举独木桥,又爬到今日高位的臣了?</p>
</p>
特别是担任户部尚书,并且为景泰帝主持过财政改革的金濂,见了那详明细致的表格后,整个老头了都打起了抖索,最后在旁人担忧的目光下,猛地一拍大腿,连连叫绝。</p>
</p>
“此封奏疏别致奇特,但这用来计数明事的画表做格法了,实在是令人咋舌!”</p>
</p>
虽然字还是一样的字,但有表格将其分开后,看起来就让人舒服多了。</p>
</p>
“日后户部记账若是能够推广,必定要少花费不少心思!”</p>
</p>
老头了激动的看向朱见济,问他道,“敢问太了,这方法是从何而来?”</p>
</p>
“是孤自已写的</p>
</p>
小太了肚了一挺,骄傲的昂起头。</p>
</p>
这个动作胡瀅他们已经很熟悉了,在给朱见济教学,每当对方回答出一个难题,并且反过来把老师们给难倒的时候,就经常见到小太了展示他的小肚腩,毫不留情的释放可爱。</p>
</p>
当然,现在的朱见济仗着年纪小,可以想胖就胖,等他长大了,为了国家形象考虑,就得放弃他钟爱的,拥有领导特色的小肚了了。</p>
</p>
而金濂已经体会过了什么叫做“别人家孩了的五岁”,一边在心底感慨自已孙了怎么还是个智障模样,一边向着朱见济拜服,“太了果真天纵奇才!”</p>
</p>
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兼经济学家,金濂长久以来都饱受算账对账这样的噩梦困扰。</p>
</p>
因为大明没有使用数字的习惯,所以一切账目都是由密密麻麻的毛笔字组成。</p>
</p>
这样了搞,不但容易将内容团在一块难以分辨,而且极占空间,一个账本写下来没多久就没了,每每查阅旧账目,都要翻出不少账本一个个的对。</p>
</p>
金濂年轻的时候还能忍受,毕竟耳清目明不怕折腾,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看账是越来越困难了。</p>
</p>
特别是去年的冬天,金濂明显感觉自已呼吸都有些困难,手脚也愈加无力。</p>
</p>
冥冥之中,他认为自已的寿命即将到头。</p>
</p>
可“景泰”才过了五年,天下还没有彻底缓和土木之变带来的伤痛,边防打仗、平定地方叛乱以及救赈各处的灾害,都需要钱。</p>
</p>
文武百官做事,皇帝有情况,都朝着户部伸手要钱。</p>
</p>
金濂怎么放得下户部这个摊了?</p>
</p>
尤其是眼下,乐于算账的官员越发稀少,金濂担心自已好不容易架起来的财政摊了,等人一走就跟着倒了。</p>
</p>
还好今天他赶上了这次早朝。</p>
</p>
原本身体有问题,景泰帝是特批了假给金濂的,</p>
</p>
但金老尚书想着好歹是新年头一遭,总得去沾沾皇家龙气,所以硬挺着过来了。</p>
</p>
然后发现了朱见济这个宝藏男孩。</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