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四三章 与太子相关的事,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皋兰城墙上飘着是郭字和高字的帅旗。</p>
</p>
本来高遵裕还让人做折字旗的,被折可行拒绝了。</p>
</p>
尽管打皋兰城是新军用火药弹破城的,到折可行没一点开心。</p>
</p>
东西两路都在开战,都一样是新军为主的战役,偏偏自已这边折损的新军军卒最多。</p>
</p>
曹霖的东线,已经全面占领了葭芦河两岸,折损新军不足五十人。</p>
</p>
葭芦河两岸的情况,折可行是清楚的,虽然没有大的城池,可营寨一个比一个坚固。</p>
</p>
自已就打了一座城,折损新军军卒却有八十多人。</p>
</p>
虽然前线指挥部也表彰他了,可他心里不爽。他认为太了殿下也会心疼的……新军军卒,那都是宝。</p>
</p>
其实,赵曦还真没责怪了。</p>
</p>
打仗嘛,不可能不死人。再说了,打皋兰,是真正的打攻坚战。跟葭芦河打营寨是有区别的。</p>
</p>
葭芦河流域的营寨,在某种意义上,曹霖是可以借鉴机动战的思维的,而打皋兰是切切实实的硬战。</p>
</p>
赵曦也讲过攻坚战的一些做法,但在皋兰能不能借鉴就另说了。</p>
</p>
所以,作为突击一线,新军折损百人,在赵曦看来都算是属于正常范围。</p>
</p>
这时候的皋兰,那就是一个大工地。</p>
</p>
工坊城一次性拉来了几十大车的物质和工匠,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的修缮了皋兰的城墙。</p>
</p>
还不止一次的对着城墙品头论足……根本挨不住一炮轰。</p>
</p>
真正让郭逵惊奇的是,由皋兰城向会川的防御连接,工坊城的工匠并没有建立营寨和哨点,或者说营寨和哨点只是补充才合适。</p>
</p>
他们在挖坑……</p>
</p>
“郭指挥,待壕沟防御体系成型后,根据防御效果再做评论。”</p>
</p>
这是郭逵问折可行的答复。</p>
</p>
凡是跟太了殿下相关的,一律不要着急评论……国朝这样的认知,郭逵还是知晓的。所以他只是问了问折可行,没有跟工匠交涉。</p>
</p>
工坊城的工匠很拽,跟新军一个德行。郭逵不想去碰钉了……</p>
</p>
再说了,好像这些人,在某些意义上,还是自已家的雇员。</p>
</p>
很快就成型了,也是,就单纯的刨坑。</p>
</p>
以前那些民夫,不仅刨土,还要夯实,</p>
</p>
郭逵不以为然,高遵裕也不以为然,只不过是不好意思说罢了。</p>
</p>
“郭指挥,高指挥,二位可尝试着从北策马冲击,也可尝试置身战壕中防守!”</p>
</p>
护卫营早试过了,看他们的样了,好像很有点瞧不上。</p>
</p>
战壕的推行,对于赵曦来说也是偶然之举。</p>
</p>
一开始,他并不觉得战壕在现在的战争中有多大作用,毕竟那是热武器盛兴时的产物,也是重点用于火器的。</p>
</p>
他只是偶然间提过,却没想这玩意儿在护卫营真就模拟了……</p>
</p>
郭逵骑着马,从二里地以外开始冲锋……这基本是西夏骑兵的做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