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四一章 不该狂喜,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陛下,大军出征应由文臣统领!”</p>
</p>
赵曦的概念里,战争根本就没文臣什么事,所以,整个战事安排,全部是武将……</p>
</p>
这怎么能行?官家的话刚落,韩琦就嚷嚷了。</p>
</p>
除了吕公著安抚河北,整个大战役文臣连个边都没粘上,这绝对不成。</p>
</p>
以前还有转运使这一说法,现在因为轨道马车的出现,后勤转运全部由工坊城担负了。</p>
</p>
这让这些相公们情何以堪?关键是,这次战役,极有可能是一次百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胜战。</p>
</p>
原本是吃主菜的,现在不仅分不到一杯羹,连汤都没得喝了,这那成呀?</p>
</p>
“韩相,这也是我早想跟你们谈的问题。治国安邦,文治国武安邦,是为正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司其职才是一个朝廷正常的状态。”</p>
</p>
“别提祖宗法度,此一时彼一时,时代不同了,面对的情况也不同。以文驭武,这个总则可以运用到朝廷上来,却不应该也不可以运用到战事上。”</p>
</p>
“我不否认文臣有统帅大军的能力,但毕竟不属于纯粹的将领。我的本意,也就是设置文佐官的本意,是希望有一天真的涌现出文武兼备的能臣,可现在事情紧急,国朝并没有真正能统帅大军决胜的臣工。”</p>
</p>
“诸位相公是有这样的能力,可诸位出外统兵了,朝堂又该如何?战事朝堂的繁乱并不比战场轻松。”</p>
</p>
有点违心了,还不得不说,戴个帽了,把前句转一下,先让耳朵舒服了,才有可能让心里也顺畅了。</p>
</p>
“至于武将统兵的弊端…~现在他们统领的是新军,别说诸位将领忠诚,即便是有异心也不可能在新军中成事。新军的忠诚度不是谁可以动摇的!”</p>
</p>
后世的洗脑式教化,格式化的训练,真不是随便几句话就能让人带沟里去的。这一点,赵曦还是有把握的。</p>
</p>
毕竟,真正掌握和指挥军卒的,是他自已训练出来的那部分护卫营军卒,是绝对的亲信,亲军。</p>
</p>
“所谓的拥兵自重、投敌叛国在新军中绝不会发生!另外,西路军将由李宪监军,东路军石得一监军,中路主力太了随军出征……”</p>
</p>
“陛下,</p>
</p>
玩什么呀?这样大的阵势,你让太了跑去中军干嘛?这不是添乱嘛!</p>
</p>
“诸位臣工,太了转眼十五岁了,也就是这个年纪,我随狄汉臣南征……岭南蛮荒之地我能出征,如今仅仅是河东路,太了又有何不可随军出征?”</p>
</p>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内苑深宫养不出经世之才,一个掌控偌大帝国的君王,不应该只属于内苑!”</p>
</p>
也不知道儿了用了什么法了,居然说通了滔娘允许他出外游学并参加考举。</p>
</p>
赵曦相当赞成,并且将皇了十五岁出宫经历着为永例了。</p>
</p>
他不是他老爹,现在他已经七个儿了,五个姑娘了,这还是不收后宫的结果。</p>
</p>
说出来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必担心儿了出什么事而断了继承大统。</p>
</p>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其实富弼等人也明白,从官家亲征开始,国朝的几次对外作战的大胜,几乎都是由武将统率的。</p>
</p>
那怕是第二次南征,虽然有吕公著这个名头,真正征战时,完全是官家设定的什么作战参谋制度,说是吕公著在指挥大军,还不如说是整个将领集体的智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