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二零章 心思,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开边河湟,这算是攘外的一部分。</p>
</p>
原本的历史,王韶开边是成功的,也确实为大宋开拓了千里疆域。</p>
</p>
后因新旧党之争,司马光执掌朝政后,奉行王道,尽数归还于西夏……这也是司马光倍受诟病的。</p>
</p>
现在,赵曦来了。</p>
</p>
赵曦统治的大宋,已经从根本上挖掉了再次把河湟送出去的基础。</p>
</p>
在赵曦看来,司马光修史直学确实是大才,学术也算是一时之才,但从治政而言,司马光太冲动,感情用事,真的算不上什么治政家。</p>
</p>
像司马光这样的,在后世顶天了混个学者的头衔。</p>
</p>
只是如今的大宋,有其时代的因素。赵曦并没有以一人之力改变整个国情的想法,不现实。才有了纯文人做重臣的现状。</p>
</p>
不过,赵曦能设计制度,来避免原本历史的缺憾。</p>
</p>
比如新旧党争,在赵曦即位以后,就完全杜绝了发生的可能。</p>
</p>
首先,赵曦并没有完全采纳王安石那些新法,而是借了王安石变革的名头,对所有的新法变着样推行了。</p>
</p>
他需要王安石这个号称积三十年名望的由头。</p>
</p>
其次,赵曦没有营造出新旧党争的氛围。因为赵曦在推行新法前,充分运用了沟通的方式,让朝臣反对的声音减少了。</p>
</p>
再一个,赵曦没有任性,没有为推行新法而将反对者贬黜,没有形成朝廷通过而地方阳奉阴违的局面。</p>
</p>
还有就是,由于赵曦采用了温和渐进的方式,用了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又有十几二十年用心拉拢,让新法反对派无法形成派系。</p>
</p>
这也是王韶开边要比原本历史进度快,且推进顺利的根本原因。</p>
</p>
其实,从心底上,赵曦并不太重视河湟的战略目的,反倒侧重于西域商路的开通、棉花的推广以及羊毛纺织对西夏的影响。</p>
</p>
怎么说呢,原本的历史,西夏在北辽、西夏、大宋三国中,是灭国最晚的一个,并且还导致了一代天骄成吉思的陨落。</p>
</p>
赵曦不是历史学家,不知道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赵曦在考虑三五年后对北辽还是对西夏开战,他有点做不准。</p>
</p>
要说规模,不管是北辽还是大宋,甚至连大理</p>
</p>
可要说战力,雁门之战赵曦没有亲临,无法对西夏和北辽进行对比。可从狄青、种鄂、郭逵的反映,都认为北辽的战力要若于西夏。</p>
</p>
就是老护卫营的曹霖等人也有如此说法。</p>
</p>
想想西夏的地域,北辽、大宋、回纥、吐蕃……西夏的疆域在诸国的包围中,成就了西夏善战的本能。</p>
</p>
这可能是西夏国祚长久的原因。</p>
</p>
原本的历史,因为王韶开边成功,又有王安石变法的成果,大宋有五路伐夏一说,一样是功败垂成。</p>
</p>
有了新军和火器,赵曦不认为西夏还能挡得住五路攻伐。</p>
</p>
只不过现在国朝的兵力真不足以灭国。所以,才有了王韶开边河湟以抚为主,以剿为辅。</p>
</p>
看来成效还是相当不错的。</p>
</p>
王韶的奏对是所有进京臣工中时间最长的,甚至还被官阶赐膳了。</p>
</p>
一直到后晌,赵曦把整个内阁一并召进勤政殿议事…~</p>
</p>
“兵力不足呀!”</p>
</p>
王安石感觉很遗憾。他是王韶开边河湟的支持者,还是强力支持者,如今王韶能取得这样的大的成效,他真有点与有荣焉的感觉。</p>
</p>
官家召王韶奏对,也是详细了解了王韶开边的实情,才有了召集内阁议事的提议。</p>
</p>
每日看奏报,看到的是今日有那个部落内附了,明日有收购了多少羊毛,根本没法详细了解具体情况。</p>
</p>
而官家和王韶的奏对,在沙盘上才看到整个河湟一带,几乎尽数归属国朝了。</p>
</p>
“如此庞大的疆域,如此多的蛮夷部落,纷乱不说,恐王师的权威也达到一定程度了!”</p>
</p>
各有各的感叹,不过司马光这样的感叹,就连赵曦也无视他……还真是情绪化。只要是王安石支持的,他总要找点理由反驳。</p>
</p>
听王安石这意思,好像有意增兵河湟?司马光认为这绝对不行。</p>
</p>
“官家,微臣不曾妄起边衅。工坊城主羊毛收购,对于内附与不内附部落的羊毛价格有区别。那些首领为了民计,自然会选择内附。”</p>
</p>
</p>
“如此就造成了河湟一带内附部落增多。还望朝廷明查!”</p>
</p>
王韶是躬着身了说的这番话。</p>
</p>
王韶对</p>
</p>
关键是,王韶在奏对中提到了那些内附部落骑兵如何使用的问题……</p>
</p>
王韶是边臣,是新开边的边臣,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边臣。本就容易被朝廷猜忌。</p>
</p>
赵曦没开口,连内监都没喊,自已起身将王韶扶了一把……他不容许在自已的朝廷里,出现流血流汗再流泪的现象。</p>
</p>
可惜,王韶还是流泪了,不过不是因为被猜忌,而是因为官家的礼遇。</p>
</p>
“朕信你!”</p>
</p>
赵曦是真诚的。别说王韶并没有在河湟有什么不合适的行为,即便是有些小毛病,赵曦也能容忍。</p>
</p>
“陛下,微臣…~微臣…~”</p>
</p>
王韶都有些哽咽了。</p>
</p>
“今日议事,是针对河湟开边取得成效后,朝廷该如何谋划下一步的议题。其他题外话就不必说了。若有异议,随后递奏本吧!”</p>
</p>
赵曦这几乎算是不点名批评司马光了,也算是告诫…~别没事找事。</p>
</p>
“官家,介甫所言极是!了纯创造大好局面,却因为朝廷兵员不足,而不能对西贼作战,实乃憾事!”</p>
</p>
富弼充分发挥他的调和能力,见官家有恼怒之意,又担心司马君实那臭脾气,赶紧打圆场。</p>
</p>
说真的,司马君实确实有点过了。</p>
</p>
河湟开边,从第一次王韶被弹劾,朝廷就已经关注了。</p>
</p>
御史台专门外派官员,并且司农寺、市易寺、工坊城、盐铁司等朝廷衙门都有派驻官员。富弼相信,官家的皇城司更是会重点关注。</p>
</p>
他王韶根本就不存在让朝廷猜忌的基础…~这些事司马君事不会想不到,他纯粹就是跟王介甫较劲。</p>
</p>
内阁成员刚刚议定,富弼希望有个稳定的内阁,真的没必要挑衅官家的忍耐。</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