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砂风中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9章 正是时候,三国之仲氏太子,飞砂风中转,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值晌午,众人都腹中空空,刘瑶和桥莹来的正是时候。袁耀与诸将席地而坐,一边吃着美食饮着佳酿,一边讨论起江东最近的军事形势。随着王朗流亡海上,扬州所辖六郡至此也彻底完成了洗牌。从名义上来看,现在整个扬州都为袁术所有!如果再加上徐州广陵郡、豫州汝南郡、沛国南部这些地盘,袁术赫然已成虎步江淮、独据东南之势!自打从汝南撤军后,袁术的嚣张气焰不降反增,居然号称麾下带甲二十万!并且派人传檄徐州、豫州、兖州、青州、荆州地方,要各方诸侯尊奉自己为盟主,共同出兵讨灭曹操!对此各方诸侯反应不一,有不以为然的,如刚占据了颍川,并将势力中心转移到许县的曹操;也有嗤之以鼻的,比如青州都督袁谭及其父冀州牧袁绍。还有惊惧不安的,如荆州牧刘表。在听说袁耀平定丹阳郡、孙策击走王朗,扬州终究为袁术独占的消息后,刘表就果断遣使与袁术修好,并派遣船只运送五千斛粮草给袁耀,以释前嫌。还有视若无睹的,比如在接掌徐州后,就一直在装透明人的刘备刘玄德。让袁耀意外的是,居然还有对袁术表示附从的!而附从袁术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人见人嫌,狗都不理的“人中吕布”!受袁耀带来的影响,现在的吕布并没有得到背刺刘备的机会。因此直到现在,吕布还窝在小沛和陈宫高顺张辽几人打扑克呢。而袁术见吕布来信附和自己,当场乐得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竟是派韩胤给吕布送去了两万斛粮草。消息传到袁耀耳中的时候,可是把袁耀气得给够呛。吕布狼贪虎视,此举无异于肉包子打狗!但他也改变不了袁术的主意,干脆懒得再管有关于袁术的任何事情了。只是派人去豫章郡、鄱阳郡和庐陵郡,严令各郡县不得在没有袁耀的命令下调动粮草兵马。在丹阳郡,袁耀也暗令郡丞袁涣和功曹陈矫,在不惊动叔父袁胤的情况下,慢慢地将各级官吏都替换成忠于自己的官吏。距离历史上袁术称帝的时间已经不足一年,如果最终自己无法改变历史,那就必须做好迎接最坏结果的准备。而袁耀想做的,就是在袁术成为众矢之的、人神共愤的对象之前,尽可能壮大自己的实力!因此从穿越以来,袁耀的第一目标就是全据江南!光凭淮南之地和袁术手下那些愚忠平庸之辈,是绝难与几乎荟萃了整个中原精英人才的曹老板为敌的。一个手上只有几千兵马的吕布都能打得袁术七路大军哭爹喊娘,就别说麾下有数万精兵强将的曹老板了。更别说袁耀穿越以来,手上第一时间根本没有可用之人和可战之兵,而袁术也根本听不进他的任何意见。因此如果前期不能和曹操硬碰硬,自己也只能选择从孙策这头猛虎嘴里虎口夺食了!而就算自己要在江南积攒实力,在前期自己也只能避开孙策锋芒,先从豫章郡下口,以此让自己这只脑满肠肥的胖虎练成雄壮善战的身板。只有全据江南之地,才能保证哪怕袁术被曹操攻灭,袁耀也有自保和一战的本钱!当然袁耀也知道割据江南,是一个自保有余而进取不足的选择。但放眼天下,自己也只有南下这一个选择了。时至目前,袁耀已经占据了江西之地,甚至在江东也有了一小块立足之地。但想要全据江南,还得解决孙策这头拦路虎!只是现在袁耀麾下的大部分部将,仍然没有与孙策为敌的意识。就比如甘宁等人,都只把孙策当成了袁术任命的一个将领,可以随时收回兵权的那种。因此众人一开始的话题,便是说现在江东已经平定了,只剩严白虎之流不足为虑。然后就讨论到了袁耀什么时候会提兵北上,带他们去讨伐曹操,平定中原!袁耀只是笑而不语,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才笑盈盈地看向黄忠。“老黄,你给大家讲讲,会稽郡现在是什么局势。”黄忠虽然耿直,但他明白袁耀的意思。放在一个月以前,他也不认为孙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经历过这次会稽郡之行,他终于明白了袁耀现在所做的一切是要干什么了。“咳咳~”黄忠面色肃穆,先是清咳了两声。众人立马安静下来。就算是最咋咋呼呼的甘宁,也闭上了嘴作聆听状。这不止是因为黄忠的军阶是袁耀以下最高的中郎将,也因为黄忠素来受袁耀的信赖和敬重。就那一声“老黄”,也是众人都不敢想的亲切称呼。黄忠正襟危坐,开始一板一眼叙事起来。“本将此次领命出兵,先是会同抚越校尉祖郎,一起讨灭了盘踞在歙县的山越宗贼,斩首敌酋焦已等人。”众人点了点头,焦已的人头现在就挂在宛陵城门上,所有人都看过。“留抚越校尉祖郎所部镇抚歙县后,本将便按大都督之命,渡过渐水,翻山越岭直达会稽郡太末县。”此时黄忠的副将已经取来的地图,并且充当人形地图架,将地图展挂起来。众人也很容易地找到了太末县所在的位置。其地处会稽、鄱阳、丹阳三郡交界之处,乃是一兵家必争之地,也难怪袁耀要派黄忠去占领。“此县为会稽郡一大险县,山越部族众多。然其县内,山越之人却鲜少为患。”“此县承平晏然,全凭县长贺齐。”黄忠顿了顿,朝着袁耀拱了拱手:“大都督慧眼识人,在本将出发前,便命我以会稽西部都尉之职招揽此人。”“此人果真有本事,一千余太末县卒,被他操练得颇有战力;其在县上,诛恶扶善,深得民心!”“拜授符印后,此人一不求粮二不求兵,旬日之间,便从太末拉起了两千之众。”“本将按大都督之令,拨调给其一千士卒后,便准备返回丹阳。”“但就在本将回师之前,孙策亦是往太末派来了使者,招揽此人。”“贺齐便押解那使者,送予本将处置。”“本将从使者口中得知,孙策不止派人招降了会稽各县,还自任会稽太守!”说到这里,众人的反应就全都变了。自任会稽太守?虽然当今天下,自任为官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有些人做到了名副其实,有些人却是自欺欺人。像袁绍、曹操和刘备这些大佬,现在所任的冀州牧、兖州牧、徐州牧其实都是自封的。但人家都是占领了所在州郡才自封的。对于天子和朝廷而言,他们无力改变地方割据的事实,只能选择对这些自领州牧的诸侯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往是既不派使者去追授,也不派新的刺史或州牧去上任。其实就算朝廷正式任命了新的刺史州牧,谁又敢去上任?所以袁绍、曹操的州牧官号,虽然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但却是广为世人所认可的。如今天下,州牧和州刺史也有了明确的区分。官号是某某州牧的,往往都是实权诸侯。如朝廷正式任命的荆州牧刘表,自任的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徐州牧刘备等人,都是割据至少一州之地的实权诸侯。又因为有些诸侯势力大到跨州连郡的缘故,因此“刺史”和“郡守”的官号已经不如灵帝时期那般高崇了。许多“刺史”和郡“太守”,都是由地方诸侯自行表任的。比如袁术表任的扬州刺史惠衢、九江太守陈纪;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等等都是地方诸侯的部属附从。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人都可以表举或被表举为刺史或太守!汉末,还是一个讲身份和背景的时代!就比如出身不明、根基浅薄、声望不足的刘备,他的徐州牧身份就不像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广为世人所认可。不止各方诸侯没人把他当同一个身段的,就连徐州下面的一些郡国,如琅琊相萧建等人,都没把刘备当州牧看。就这刘备还是被原任徐州牧陶谦临终前表举的,尚且处境如此。你孙策何德何能,敢自任会稽郡太守?倘若人人都能当郡守,天下还不都乱了套了!没错,这就是现在众将听了黄忠所说之后的反应。甘宁第一个沉不住气道:“真是可笑至极,这孙策以为自己是谁?”“一郡之长,岂能自任?”“我也能说自己是丹阳太守,但谁认我是哪根葱啊!”另一边,太史慈的脸直接绿了。甘宁也看到了,忙道:“哎哎哎,太史兄弟,我不是说你……”他这么一说,众人反倒全都看向太史慈了。太史慈脸黑得跟炭似的。心中却在想,不会当时我自任为丹阳太守的时候,周围各方势力如祖郎、孙策还有袁术也都是对我这么不屑一顾的吧?袁耀却摆了摆手:“吴郡都尉朱治逐走了许贡,我父亲尚且让他代理吴郡太守一职。”“孙策为我父亲平定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区区一个会稽太守,我父亲肯定会给他的。”这话本来说得没有问题,但说话的顺序却很有问题。如果袁耀这番话说在黄忠前面,众人倒不会觉得孙策自任会稽太守有什么太大的不对。毕竟孙策的确是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安排个太守再正常不过。但袁耀此时才说这句话,却给了众人一种孙策先斩后奏、急于表功的感觉。“老黄,你继续说。”黄忠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要不要接着往下说。因为刚才说的,他都提前派人给袁耀说过了。但接下来的,他还没来得及给袁耀说。“还有什么,但说无妨!”袁耀催促道。黄忠只好道:“据那使者所说,孙策不仅自任会稽太守,还私授官职……”“怎么个私授官职法?”还是甘宁在问。“孙策自任会稽太守后,改会稽东西两部都尉为南北两部都尉。”“并任命其部将芮良,接替前东部都尉全柔为会稽北部都尉;并以会稽南部都尉的官号,诱降了永宁长韩晏……”众人这时又将目光看向了袁耀。孙策招降的手段,竟和袁耀如出一辙!这是怎么回事?两人商量好了?“改东西都尉部为南北都尉部……”太史慈喃喃自语,眼中精光一闪:“莫不是孙策是在黄将军你授予贺齐西部都尉之后,才把东西都尉改成了南北都尉?”黄忠想了想,点头道:“那使者的确是在我到太末十余天后,才来的。”“从时间上来说,的确有可能是孙策在知道大都督给贺齐的西部都尉任命之后,才派出的使者。”“这就对了!”太史慈猛地一锤手,“那孙策必是想用此法,将大都督给贺齐的任命废为一纸空文!”“对啊,孙策这一改,不就没有东西都尉了,只有他任命的南北都尉了!”其他人也反应了过来。按汉制,一郡最多设置两个都尉,要么是南北两部都尉,要么是东西两部都尉,只有京师洛阳所在的河南尹,才会同时设置东西南北四部都尉。比如曹操,就担任过洛阳的北部尉。“敢问黄将军,那使者是用什么官职去招诱贺齐的?”太史慈又问。“会稽郡丞。”“呵呵,他是想用在都尉之上的郡丞一职来拉拢贺齐,倒真是好算计!”太史慈冷笑连连。众人此时全都反应过来了。有了袁耀之前的心理铺垫,众人都对孙策自任郡守、私授官职的行为产生了负面印象。此时被太史慈这一引导,所有人都想到了一种最坏的可能!“此人莫非想自立乎?”还是最为胆大的甘宁,说出了众人所敢想而不敢言的话。袁耀内心窃喜,脸上却故作宽容大方状。有对孙策心怀旧怨的太史慈当白脸,自己再唱红脸效果再好不过!“孙策父子深受我父亲恩典,怎会行此不轨之事?”“诸位切勿多想,或许此事并非孙策有意为之,只是凑巧罢了。”“报~”一阵马蹄声忽然从校场口传来,紧接着一名信骑飞身下马,跪在袁耀跟前。“禀大都督,丹阳令梁习,有急报传来!”袁耀从那人手中接过竹简,只是简单看了一眼,心中却大喜过望。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了。这封密报,来得正是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