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帝心莫测
花非花月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4章 帝心莫测,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花非花月夜,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64章 帝心莫测</p>
元正十五年。</p>
五月,大赦天下,戾帝刘旦以言治罪者,冤假错案者,轻罪重罚者,悉数释放,天下欢腾。</p>
上谕:靖难诸侯皆加封五百户,金银、宝物等无算,爵号加靖难,以作彰显。</p>
六月,群臣议定年号,以明年为元封元年。</p>
靖难诸侯上书,称“戾帝已诛,应当遵循朝廷的制令,回返关东,关东动乱还未平定,镇守国家,不可耽搁,特敬告陛下。”</p>
皇太后与皇帝下诏挽留。</p>
“自古非常之时有非常之君,非常之臣,天下失序,朝纲不振,朕正需要诸位贤臣的辅佐啊,诸位如何就要离开朕了?</p>
这难道是朕的德行低下,不足以让群贤辅佐吗?</p>
这难道是朕的胸怀狭隘,不足以容纳诸位功臣吗?</p>
还请诸位忠臣多多思虑。</p>
朕愿意以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九卿以及两千石的高官来给予诸位靖难功臣,再次诚恳的挽留诸位,留在长安辅佐朕。”</p>
刘病已的言辞很是情真意切,不论是靖难诸侯,还是百官士民,皆赞叹道:“陛下仁义,社稷之福。”</p>
于是有的靖难诸侯便留了下来,有开国元从勋臣,有刘氏宗亲列侯,有孝武皇帝时兴盛的列侯将门。</p>
这些人都将迎来富贵,因为经过政治清算的朝廷实在是太过干净,三公九卿近乎一空,无数的位置都被腾了出来。</p>
但是真正最富贵的那些人却再次上书,要返回关东。</p>
尤其是吕产,把当初和靖难诸侯所说的那一套说辞拿出来,皇帝就没有了拒绝的理由,于是吕产成了靖难诸侯中第一个返回关东的。</p>
临行之前,皇太后和皇帝前来送行,皇帝轻声说道:“舅舅回到关东,多多写信来长安,在您院中的那棵树,可要好好照料,让它茁壮成长,朕很是关心啊。”</p>
吕产闻言瞳孔一缩,然后深深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定会好好照料,每月都往长安寄信,就像是您曾经见过的那样。”</p>
见到这一幕,之前就若有所思的几家,纷纷加快了脚步,准备回关东闷声发大财。</p>
长安贵族跌倒,关东诸侯吃饱,这句话就是如今最好的写照。</p>
洛世沉默着离开了长安,率领着西域和河西大军回返,他带走了刘旦几乎所有的女儿和许多妃子,众人都当作没有见到一般。</p>
他现在是西北王了。</p>
他骑着最好的大宛天马,走出陇西,进入河西,望着眼前辽阔的天地,然后回想起皇帝所说的,“卿,西北的担子在你的身上,你是洛氏子,又久经战阵,从孝鼎皇帝时到如今,镇守西域以十年而计,朕很是放心。</p>
此次回西域,务必要小心一些奸邪之人的低语,不要让仇者快,亲者痛,这是朕所能说的。”</p>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一个男孩身上,然后落在那些已经渐渐从惊慌失措中恢复的少女和少妇身上,各个都是颇为美丽的女子,轻声呢喃道:“真是个不简单的皇帝啊,你会如何对待这些人呢?”</p>
七月。</p>
上谕:“戾帝残酷的对待百姓,使用严苛的刑律,不多加以察查就逮捕下狱,汉律就像是纸一样,没有了丝毫的威严,废除掉戾帝时的律法,使用孝武皇帝的法令。</p>
朕以为,执行律令应当严谨,刑讯逼供的结果是真心的吗?</p>
朕以为不是的。</p>
证据有疑点就落实,这是正确的吗?</p>
朕以为不是的。</p>
朝廷办案应当公正,百姓才会服从,这是朕在民间流落之时所知晓的道理。</p>
至于有汪洋大盗借此逍遥法外,朕以为不必多虑,有官有民,有侠有盗,郡国官府应当放宽对百姓复仇的惩罚,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之事,为什么要阻止呢?</p>
晓谕天下,使百姓都知道朕的意思。”</p>
九月。</p>
皇帝连续下达五条诏令,几乎将刘旦曾经作为皇帝的一切痕迹都清除了个干干净净,因为刘旦被贬斥的起复,因为刘旦被杀死的慰问亲朋好友,因为刘旦而受到冤屈的全部清洗,因为刘旦而显赫富贵的早已流放。</p>
靖难诸侯的政治清洗太过于表面,只针对了最显赫的列侯、诸王和三公九卿两千石,刘病已的这一次清洗甚至触及到了乡一级,其中或许有些许的冤假错案,但是得到的效果是极其显著的。</p>
一个刚刚即位半年的皇帝,通过这种强制选边站的行动,拥有了威望和权力,无数官吏百姓受到他的恩惠,成为了他的铁杆支持者。</p>
十一月。</p>
长安公卿悉数发落,皇帝晓谕天下,令诸侯各自安定国家,抚镇士民,又降旨关东,除穷凶极恶之辈,悉数赦免作乱之民,官府不作统计,各归其家即可,于是关东渐渐平定。</p>
诸事已经落定,朝堂之上多数都是靖难诸侯,声势煊赫,几乎比刚刚开国时的元从诸勋还要兴盛。</p>
十二月。</p>
上谕:“戾帝是个独夫啊,就像是纣王那样,天下有忠正的臣子不知道使用,于是被谄媚的小人所蛊惑,这难道不是因为偏听偏信的原因吗?</p>
孝文皇帝和孝武皇帝爱好招纳贤才,于是得以创造功业,孝鼎皇帝和戾帝不这样做,于是造成社稷动荡。</p>
朕出身胶东,不曾见过西域的艰难,不曾见过并州的风霜,不曾见过天南的难行,朕是天下的君主,却不知晓天下的难处,这不是贤君所应当做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