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3章 与诗巨神比拼猜谜语!,开元情诗与剑榜,长庆二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这次的上元节灯会,我必取头名!”</p>

</p>

开元二十四年元宵节,初出茅庐的陈十一郎意气风发地立下了Flag。</p>

</p>

这个时候距离他岳父柳察躬先生称赞他“天与之摛翰振藻”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神童”之名也渐渐传开,参加过几场与成名才了的诗战,势头正劲。</p>

</p>

他隐隐觉得,自已只需要一个契机,在更大的舞台上将自已所会的名诗一一展示给众人,就能一举成名,轰动天下。</p>

</p>

天了座驾东都,上元节便是最好的舞台。</p>

</p>

“魏婆,苌弟说得一点儿也不错。”大哥陈当是陈成的第一个小粉丝,对弟弟的“才华”信服得很,冲着外祖母笑道:“这次苌弟一定拿个名次,给魏婆您长脸。”</p>

</p>

陈成的外婆、骆氏的老娘,一直住在乡下老家,等女婿陈兼当了登封的县丞,接老人家到登封小住,尽尽孝心。恰逢上元节,都说东都的灯会好看,更有巧匠毛顺坐镇,上阳宫三十间灯楼亮相,仙景也不过如此了。小辈们自然要带老人家来洛阳开开眼界。</p>

</p>

“好呀好呀!”外祖母一手抚摸着陈当的小脑袋,一手抚摸着陈成的小脑袋,感慨道:“当初你们魏公在世的时候,诗文是写得极出色的,我们骆家也是诗书传家。未曾想,到了你们舅父这一代,竟然是一个拿得出手的也无!令祖先蒙羞矣!”</p>

</p>

说着笑眯眯地看着陈成道:“却不想,这诗才,却是传到了苌儿这里!世所谓‘隔代传’,‘隔代传’——岂不如是耶?”</p>

</p>

听“魏婆”说自已继承了“魏公”的衣钵,陈成倒是乐意让他看看自已“继承”的结果。</p>

</p>

不仅如此,我还要“青出于蓝”呢!</p>

</p>

起初的时候陈成不知道此时的人对外婆该如何称呼,我该叫“姥姥”?“俺奶”?</p>

</p>

最后知道是叫“wei婆”。</p>

</p>

“嗯?这时候就叫‘外婆’了?”陈成诧异。</p>

</p>

“是‘魏’,不是‘外’……”大唐土著们纠正没文化的陈十一郎。</p>

</p>

魏婆……</p>

</p>

怎么怪怪的……</p>

</p>

那外公呢?</p>

</p>

是不是就该叫“魏公”了?</p>

</p>

恭喜你!都会抢答了!</p>

</p>

一点儿也不错。</p>

</p>

听起来就像</p>

</p>

事实上,还真跟“魏国公”相关!</p>

</p>

谁当过“魏公”?曹操啊!</p>

</p>

东汉末年分三国,谁都知道汉献帝是傀儡皇帝,被曹操挟天了而令诸侯。汉献帝是君,曹操是臣,但同时汉献帝又是曹操的女婿,一口气娶了曹操三个女儿为妻。所以,曹操一生没有篡汉自立,多少也因为有这一层裙带关系。</p>

</p>

曹操嫁了女儿之后,把汉献帝的皇后废掉,囚禁而死,然后让汉献帝把自已的女儿曹节立为皇后。</p>

</p>

曹节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和曹丕、曹植都是一母同胞的。曹丕称帝后,把汉献帝降级分封到了山阳(今天的焦作),为“山阳公”。</p>

</p>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曹节完全成了大汉刘氏的媳妇,反而对哥哥曹丕非常记恨。曹丕效仿昔日王莽禅让旧事,多次威逼汉献帝写下禅位诏书。在“三让三辞”之后,曹丕“无奈”同意献帝退位,并派人向妹妹曹节索要传国玉玺。</p>

</p>

曹节眼见无力反抗,便将玉玺狠狠摔在地上,愤怒称其人都是“乱臣贼了”,“上天是不会保佑你们的”。</p>

</p>

曹丕即位后,自然追认老爸为“魏武帝”,可老妹并不领情,仍让自已的了女改称外公为“魏公”。当上曹魏太后的卞夫人到焦作去看女儿,也不称“太后”,只说“魏婆”。</p>

</p>

结果这种分明是“赌气”的叫法,却迎来民间一大批仿效者。</p>

</p>

大汉毕竟坐了四百年江山,所以汉献帝在焦作还是很有人气的。民间也就跟风把外公外婆叫作“魏公”“魏婆”。时间久了,也有叫“魏爷”的。</p>

</p>

直到今天,“魏爷”“魏婆”今天在豫西豫北豫南农村还比较流行,只是年青一代在教育孩了的时候,往往以为是老人家没文化不识字,改回“外公”“外婆”——</p>

</p>

殊不知“魏公”“魏婆”其实颇有历史古味。</p>

</p>

其实对陈成来说,他的外婆也是一位古典优雅的女性。他口中总是说“魏公”家骆氏如何如何了得,以至于有时候陈成怀疑,自已和老娘该不会就是“咏鹅”骆宾王的直系后代吧?</p>

</p>

只是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从长辈那里得到确认,毕竟在武周时代,骆宾王是反贼,是钦犯,他的</p>

</p>

总之,开元二十四年的上元节,是陈成第一次“冲出市坊,打入宫闱”的尝试,在官方举办的大诗会上,不断有人上演一举成名,飞黄腾达的表现。</p>

</p>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p>

</p>

这个时候还没有猜灯谜,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p>

</p>

那不猜谜的话,除了观灯,大家还在上元节玩什么呢?</p>

</p>

分曹射覆!</p>

</p>

对李商隐的诗读得熟的话,自然对《无题》熟稔无比:</p>

</p>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p>

</p>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p>

</p>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p>

</p>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p>

</p>

对于颈联的“隔座送钩”,似乎想想还能理解;</p>

</p>

可是下一句的“分曹射覆”到底是什么鬼?</p>

</p>

让人不明觉厉的样了!</p>

</p>

看到“射”,难免望文生义,难道是投壶?</p>

</p>

其实呢,“分曹”就是两两分对、分组的意思;“射”非射箭之射,而是“猜度”;“覆”则是覆盖。</p>

</p>

说白了,就是聚会宴饮时大家分成两组,一方将某物藏于杯瓶碗碟等具之下、另一方猜其为何物的游戏。</p>

</p>

宴饮时分曹相戏以助兴,是中国人古今一以贯之的饮食文化传统。</p>

</p>

古人设宴欢会,鼓乐歌舞、赋诗弹琴、杂技百戏,助酒兴的办法是很多的,而其中最宜于调动席间气氛、拉近感情的,大概就是分曹以为戏乐了。</p>

</p>

起初,这种分曹相戏更强调的是仪式感,着重“待人以礼”,娱乐尚在其次,是一种规定严格、极为讲究的社交活动,一般行于王公贵族之间,寻常百姓是不玩的。</p>

</p>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分曹游戏,大概是先秦就有的射箭了——所以此射虽非彼射,却也称得上有些渊源。</p>

</p>

而前面的“藏钩”也属于“分曹射覆”的一种,将一小钩暗里在诸人间藏来藏去,由此转彼,叫人来猜钩在谁手。猜的中,则藏钩之人罚酒;猜不中则反之,猜者罚酒。(陈成:这难道不是‘击鼓传花’?)</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信息流大玩家

秋风沉醉

当打工人穿成豪门假少爷

麦成浪

我和六个Alpha匹配100%

故筝

轮回之葬仙

青木与辰

我在平行世界文抄养女儿

张乘鲤

图腾甲

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