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0章 日月更替,北宋钜子,行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元祐五年,仲夏,一座书院临海拔地而起,王安石亲笔题字,名曰瀚海。
继而,一百零八间分院若雨后春笋般的依次落成,至简川一统黎族各部,纳五州于一统之际,各分院已初步完善,第一条政令亦随之颁发。
概琼州所属,年八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男丁者,不论情由皆需入学,不从亦可,长者皆杖二十。
本来,简川是想在这条政令中再加一条不论男女的,可思来想去,兼之王安石强烈反对斥责简川步子跨的太大,于是乎,简川只能暂时妥协。
便见此时之琼州,人人皆劳作,老有所依,少有所养,食可果腹,衣可御寒。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脱胎于王安石新法却又迥然不同的全新政策订立成册,王安石抱着那本厚厚的法典,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兴奋的像是个孩子。
然他已然没有选择止步,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他离开了琼州,辗转天下,遍访门生故旧,邀他们入琼讲学。
应者如流,瀚海书院的师资力量很快的壮大了起来。而这,也是王安石这位老者为天下,为瀚海书院,为简川,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元祐六年五月,这位伟人于汴京城中溘然长逝。
远在天涯的简川北望俯首,跪在海边沉默了很久很久。
汴京城中,邱兰息,葛春竹,齐青玄,披麻戴孝,跪灵七日方歇。
而至六月,王楠扶灵而回,对简川说:“爷爷只有一句遗言,脏于琼州,依依北望,愿四海升平。”
盖棺那日,十数万百姓自发相送,漫天悲情。
同年,司马光致仕,继续王安石未竟之事业,遍访天下大儒名家,邀入琼讲学。
年末,司马光跨海而入琼州,见眼中焕然日月,欣喜若狂,留下‘大宋当兴’四字,黄粱梦去。
也是在这年末,苏茶儿诞下一对龙凤,姐姐简兮,弟弟简之,小名,大宝二宝。
……
日月如梭,转眼已是元祐八年秋。
简川一家已经在这天涯海角待了足足四年。这一年,简川二十九岁,他的两个孩子,将满两岁。
齐引章自京中送来消息,言及太皇太后高滔滔命不久矣,小皇帝即将掌权,朝中人心浮动,外围虎视眈眈,一旦生乱,圆月弯刀之势必成。
所谓圆月弯刀,乃西面突破,西北西夏,东北大辽国,三国组成的攻守联盟,由此亦可见,数年来大宋的强硬姿态已然让他们感受到了急迫的威胁。
如是,简川知晓,太平逍遥的日子到头了,天下,即将大乱。
然后简川就在等,等朝廷召他回京的圣旨,一边等一边更加严苛的训练军队。
四年来,简川虽久不经战场,但对燕云军的掌控力却没有丝毫衰减,反而更加如日中天。归结原因在于,燕云军家小大多皆在琼州,他们安居乐业,燕云军的将士们自然更加感恩戴德,对简川的忠心自不必多说。
而且,随着罪籍军改的持续进行,越来越多的罪籍被送往永乐城,当然这是明面上的,他们刚一进入永乐城便会被燕云军老兵带领着进行长途拉练,目的地便是琼州,数千里路本就是磨砺,而至跨海登陆,则又是一番地狱磨炼。
这四年,简川一共训练了十波新兵,每波两千人,他们在经受住了简川的魔鬼训练后,便会被简川派往海上进行第一次生死磨炼,回来后再送往北境战场换防。
而今,燕云军在册虽仍是一万两千人,在永乐城宗泽麾下效力的,也只有一万两千人,然,燕云的真实数量却是三万人,那消失了的一万八千人便藏兵于琼州各处以及远洋。如今的燕云军,能陆战,能海战,山林作战也是熟识,堪称全能军种。
为了应对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危机,简川很早便将海上的军队召回,严阵以待,虽是准备冲上北境战场力挽狂澜,然令简川没想到的是,他没有等来朝廷的圣旨,却等来了丈母娘。同时等来了大宋和西夏已经联盟,张凤仙统帅三军会同西夏进攻大辽国的战报。
四年未见,太皇太后已不复往日荣光,多年操劳,她已油尽灯枯,一代贤后终是要退场了,此时的她,褪去了威严,更像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
大宝二宝围着她撒欢,她爱怜的抚摸着两个孩子胖乎乎的笑脸,眼中满是慈祥的笑意。
一连数日,丈母娘只顾着享受天伦之乐,由苏茶儿和两个宝宝陪着在这天涯海角闲逛,悠然自得,绝口不提朝堂上的事情。
而简川的急迫感也只在一瞬,他很快便想通了丈母娘的意思。
显然,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却又不放心自己撒手人寰后赵煦能不能乾坤独揽成为一代圣主,所以,她在生命最后的这一段日子里,放开了手中的权柄,将一切全力都交给了赵煦,且为了让赵煦能够全无顾忌的施为,她甚至远赴琼州,彻彻底底的退出了朝堂。
想来,她对赵煦是满意的,是寄予厚望的,她希望赵煦能在她死前交给她一份满意的答卷。
可后手,也是要准备的,所以她来了琼州,她要用这最后的时间去观察考验简川,确保简川在她死后不会作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