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零零章 大公十年的数据堆,大明1805,王子虚,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公十年,又是一个收获之年。

八月一日,朱靖垣来到了松江府的造船厂。

参加大明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广东号交付服役的仪式。

这是一艘史无前例的巨大战舰。

在朱靖垣前后两世的阅历中,这都是最为巨大的战舰。

广东号的空载排水量就达到了十万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达到了十二万吨。

舰体水线长度三百四十米,水线宽度四十五米。

飞行甲板总长度三百六十米,飞行甲板最大宽度八十八米。

比前世最长的航母核动力企业号(65)还要长二十米,甲板宽度比最胖的航母福特号还要宽十米。

总体的技术条件,近似于中期的尼米兹级,设计指标参考了尼米兹和福特的设计经验。

美利坚设计尼米兹的时候,设计师和海军人员综合论证后认为,核动力航母最合适的反应堆数量是四个。

这样当时就能相对容易的堆砌更高的功率,还能拥有相对更高也更合适的动力和电力冗余。

但是在尼米兹之前,已经建成的使用八个反应堆的企业号,建设和使用成本吓到了美利坚国会山的老爷们。

让他们不但否决了小鹰级最后一艘改用核动力的方案,还限制新设计的尼米兹最多只能使用两座反应堆。

要用两艘反应堆,堆砌到足够高的功率,还要保证可靠性。

最终导致总体的设计和建设难度大幅度上升,比四反应堆方案提升了一个大级别。

关键是,尼米兹的舰体设计因此受到了动力的限制,最终舰体规模相比企业号反而缩小了。

大明没有搞使用多个潜艇堆的核动力航母,直接提前开始了大型战舰使用的大型反应堆研究。

朱靖垣允许使用四座反应堆来设计,大明的航母设计师因此基本没有受到限制。

完全发挥出目前能够实现的最高设计和建设水平。

前世到了新世纪的时候,美利坚设计尼米兹的下一代航母的时候,有一个与福特同期的方案。

设计代号是ECBL,基本是在尼米兹的基础上,将整体尺寸都放大一个级别。

试图消除尼米兹从娘胎里带的限制。

结果方案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还被论证为最有性价比的设计。

这时候的反应堆技术,比尼米兹那时候大幅度的提升了,同样两个反应堆能把总功率提升五成以上。

但是美利坚海军的配套设施升级的成本,却让国会山的老爷们无法接受了。

美利坚海军的造船厂船坞和设备,军事基地的维护船坞和设备,都是按照尼米兹和企业号的标准建设的。

新航母要放大尺寸的话,就要对这些所有设施全面升级。

美利坚在冷战时代持续去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随之持续不断地衰退。

这些用了几十年的东西,都已经形成了固定产业了。

整个产业链都指着这个军事配套的工作过活,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可能都只有一个供应商。

全面升级所有配套设施,相当于重建整个产业链,最终的费用难以估算。

最关键的是,美利坚已经没有大型民船建造产业了,造船厂根本没有更大的船坞。

最终美利坚认为,新航母设计放大尺寸的最终收益,可能是无法抵消配套设施的升级费用的。

所以放大航母尺寸的ECBL设计方案就被淘汰了。

最终选择的福特级的方案,长度仍然不超过老企业号,宽度略微增加了一些,吨位稍微增加了一点。

只能在内部设施和搭载的设备上做升级和改进,修修补补的建造使用电弹重置加肥版尼米兹。

在某种程度上讲,美利坚造船厂和海军配套设施的状态,已经成了美利坚战舰设计的“马屁股”了。

大明的工业建设能力仍然是全盛状态,当然不会有配套设施限制主力舰尺寸的问题。

大明仍然在大规模的建设民用船舶,大型客轮已经发展到了二十万吨级别。

而且有了美利坚的经验,朱靖垣理所当然的有意放宽了标准。

最终的广东号的尺寸和吨位,比美利坚新世纪的大航母方案ECBL还要大了那么一丢丢。

满载排水量从十一万多吨增加到了十二万吨整。

甲板布局上倒是参考了福特的设计,使用完全后置的独立舰岛。

装配了最新的研发成功的相控阵雷达系统,同时部署了最新的计算机和通讯系统。

舰体上有左一右二总共三座大型升降机,每座升降机都能同时调度两架三十六吨的重型战斗机。

总共四条蒸汽弹射器,目前最大能够弹射满载三十二吨的飞机,未来十年内提升到四十吨。

搭载的主力战斗机是刚刚服役第三代变后掠翼战斗机。

飞机的形态和性能基本上就是前世F14的指标。

同样安装了机载的相控阵雷达,拥有机载计算机和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最新一代的预警机,也更新到了大型相控阵雷达版本,探测范围已经超过了六百公里。

这样一艘大型航母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前世九十年代的尼米兹了。

这些新型大型核动力航母不会再满负荷建造。

而是根据旧有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使用状态,在旧航母即将退役前五年开工建设替换的航母。

航空母舰总数量将保持在三十二艘以内。

最新的常规动力航母刚刚服役,预计需要四十年才能完成全部替换。

即便如此,大明后续的核动力航母建造速度,仍然远超前世任何一个国家,差不多要每五年建造四艘。

四十年的时间,科技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在建设中后期同步升级舰载设备。

三十年后开始设计新一代航母。

除了作为主力的航空母舰之外,海军还将陆续建设最多六十四艘两栖舰。

还要建设攻击核潜艇、战略导弹核潜艇,以及数量更多的导弹巡洋舰、驱逐舰等等舰艇。

不过,当前的世界局势,与朱靖垣前世截然不同。

大明继续保有的军队的最大作用,已经不是纯粹的威慑和打击潜在敌国了。

就算是某些地方意外出现了叛军,也绝对没有能力掌握与朝廷相同的军事装备,比如第三代的重型战斗机。

所以大明海军更多的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紧急救援。

大明在全世界的重要居民点,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还有数量庞大的海岛。

后续各地的发展规划,也会继续集中在所有的沿海地区。

海上救援比陆地救援要重要和方便的多。

所以,大明的新军舰,包括航母和巡洋舰,特别是两栖攻击舰,都为救援行动做了专门的设计。

都有大量的货仓和大量的集体宿舍,平时就会携带大量的医疗和救助设施。

因为后续所有级别的战舰舰体尺寸都会普遍放大规模。

反正钢材是战舰上最不值钱的。

以后大明海军主要舰艇集体出动的话,能够直接搬空一个正常规模的府。

海军还要负责铺设海底电缆。

在过去的几年里面他们已经在铺设主干光缆和海底光缆了。

包括海军体系在内,大明五军都督府按照朱靖垣规划,对空军和陆地也完成了全面的改造。

陆军接手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基础民生设施建设。

现在已经开始在全天下铺设主干光缆,建设普遍的移动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了。

空军已经接手了绝大部分的航天工程和探索任务。

在过去的四年里面,完成了三十二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部署。

大明也利用卫星勘探拍照技术,重新绘制了更加精准的全球地图,配合全球定位系统使用。

现在正在组织载人航天的前置实验。

由于没有冷战时代的特殊竞争环境,大明在航天工程上的优先级与前世不同。

载人航天的紧迫程度远不如部署全球定位卫星。

再加上为了绝对的安全,载人航天的前期测试过程非常小心,工程进度自然也就慢下来了。

朱靖垣在这个方面也不着急。

因为有前世的经验,载人航天本身不会产生直接利益,主要服务于很难与普通人产生交集的科研任务。

所以与之相关的项目慢慢搞就是了。

登月和深空探索的实际意义不大,这辈子都没机会在其他星球上建设殖民地。

未来会直接影响所有人的生活的产业,也能够直接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继续飙升的产业,还得是半导体和互联网通讯行业。

这也是在航空工业之后被朱靖垣特别重点关注的产业。

大明的计算机、半导体、光通讯相关的技术研发,在过去的几年里面一直在接近极限的速度向上发展。

大公十年十月初一的早朝之后,新任的司空汪莱和皇子朱迪钚一起拜见朱靖垣。

他们专门给朱靖垣送来了一台特殊的个人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的总体尺寸,相比四年前的第一代个人计算机,已经缩小了一大圈。

与朱靖垣前世用过的正常的全塔机箱差不多。

这套计算机设备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高精尖科技结晶的聚合体。

里面的绝大部分东西都还没有正式量产销售。

就算是全部量产之后,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在普通人的面前。

它的成本和价值太过高昂了。

应该说根本没有详细的成本可以算,得等到同系列中低端产品量产后,才能做一下全面的成本核算。

单纯的看目前花掉的研发成本是天价。

这就是一台专门制作出来,用于技术展示的概念性质的机器。

朱靖垣现在的办公室旁边,有一个专门的半导体房间,用于摆放各种计算机和通讯设备。

有一个非常简单但是坚固的大型工作台专门放计算机。

工匠们把机器安装好,然后汪莱和朱迪钚以这台计算机为中心,为朱靖垣介绍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情况。

大明从大公元年开始建设半导体产业,在大公六年基本完成了产业的框架部署。

朱靖垣在大公六年的时候,提出了一大堆半导体相关技术方向,提点了一大堆的提升制程工艺的技术思路。

有了产业基础,有了正确的研发方向,大明的半导体研发速度也持续飙升。

实现了持续的大范围的跨数量级的提升。

最尖端的工艺制程从两微米开始,四年时间完成了四次大升级,在今年实现了五百纳米工艺量产。

六十四位微处理器四年更新了三代,现在最新版本集成了五百万个晶体管,每秒计算速度达到了一亿次。

并且集成了三万两千字卦的一级缓存。

总体水平略微超过了历史上的80586,也就是第一代奔腾处理器的水平。

半导体生产工艺制程跨越式的提升,受益的当然不只是微处理器,各种专用或者通用芯片能够跟着同步升级。

除了微处理器之外最重要的芯片就是内存和闪存。

相对于内部电路复杂到极点的微处理器,内存和闪存芯片内部结构就简单太多了。

所以内存和闪存芯片的容量升级幅度,也是远远超过了处理器的升级幅度。

已经生产出了单颗粒八百万字卦的内存芯片,容量相当于前世16MB。

大明的工匠们将十六颗芯片装到一条长条形电路板上,构建出了朱靖垣前世最典型的计算机内存条。

由于内存被工匠们称为台账,内存条也因此被命名为“台账架”。

每一个台账架的总容量达到了一千两百八十万字,约合256MB。

朱靖垣面前这台计算机,为了展示最强的尖端技术,安装了最多八组“账表架”。

最终拥有了总计十亿字卦的台账容量,相当于朱靖垣前世八条256MB内存内存条,组成了总计2GB的内存。

朱靖垣前世2010年的时候,常见的家用电脑内存也才2GB左右。

当然,这样对比是不合理的,相当于拿顶级的工作站,与普通家用办公电脑作对比。

2010年的典型内存是单条2GB的,大明现在只有单条256MB的,工艺上也还是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

九十年代中后期,各个半导体厂的实验室里面,就已经搞出了单条1GB的内存条。

只是成本层面仍然不可控,没有办法大批量生产。

而且当时的计算机存取速度有限,如此大规模的内存没有用武之地。

再加上随后出现的互联网泡沫打击了整个产业,直到十年之后市面上才出现了1GB的内存条。

在现在这个时代,朱靖垣这台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了。

闪存芯片方面,在三年前完成了生产验证。

设计和生产出了对应的移动存储设备,包括朱靖垣前世用过的内存卡和优盘。

这些东西被工匠们因地制宜的命名为“手账”,意思是能够拿在手上带在身上的账表数据。

由闪存颗粒构成的硬盘,也就是典型的固态硬盘,也被同步设计出来了。

这种设备被工匠们命名为“快库”,意思是是快速数据仓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兽娘凶猛

海风吹大

金钱魔盒里的宝藏男孩

时空薪火

小爷要当大宋忠臣流芳百世

雪剑宗

天下三十三州

上路霓虹

莫宛溪贺煜城

无风清

阴阳界之仇仙

世家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