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特殊待遇
叫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32 特殊待遇,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叫天,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玩笑开过,朱棣又认真了一分,对张一凡说道:“就算你有这个想法,我承认你志向远大,但是,其实也不耽搁你的丹书铁券啊!”
张一凡听了,倒是没有隐瞒朱棣,如实说道:“我只不过是想走捷径而已!你想,人人都想要丹书铁券吧?我不要,是不是会最大可能的引发别人的关注,为啥不要?他们就会打听,会好奇,对不对?”
看到朱棣点点头,他就继续说道:“这么一来,就会有尽量多的人知道,原来是莪想开宗立派,传道授业。你说,我这么做,是不是会一下出名,很多人都想来学了?”
朱棣听了,又一次点点头道:“真看不出来,你的弯弯道道还挺多的啊!”
张一凡一听这话,一拍胸脯道:“我这是为大明朝培养人才,回头我的学生,你要不要?”
朱棣一听,立刻露出笑容道:“要要要,千古大圣人的学生,当然要了!”
瞎扯了一会,张一凡恢复了正经,对朱棣说道:“我打算养豕,你给你岳父去信,送一批水泥过来。”
朱棣一听,无语道:“我没听错吧,你要养豕?”
豕就是猪,堂堂大驸马养豕,有点匪夷所思!
张一凡见朱棣这么奇怪,便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要不然,肉松厂的肉怎么来?光靠羊肉么?大规模养豕才是解决我们大明百姓吃肉的关键。只是我不知道大规模养豕能不能搞成,先试试吧?”
朱棣听了,顿时兴奋起来,要是手下将士天天有豕肉吃,那战斗力绝对会变得非常强,他当即追问道:“是和养羊一样,放豕么?”
“不是!”张一凡听了,摇头说道,“还是圈养,要修豕舍,你想让我试试。”
在这个大明初期要大规模养殖,可能什么猪流感之类的会少,但是,猪的品种,饲料来源等等,也都是头疼的事情,只能是一步步做起来试试了。
朱棣听了,也不再追问,就立刻派人,去徐达那边挪一部分水泥到天津。
大体上来说,几个人的分工,依旧是老样子。
觉华岛的囤兵工作,也在逐步有进展。蓝玉确实是个人才,一面调遣骑兵和纳哈出所部鞑子周旋,一边就悄然改造觉华岛。
朱棣这边,早就选拔出了五万军队,其中将近一万骑军,四万步军,当然,步军中包括车营,正在天津港口训练。
还真别说,一开始的时候,那怕这是精锐军队,军纪严明,可上下船的时候都会引发混乱。特别是骑兵,那些战马引发了不少骚乱。
有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了一个月之后,才算是勉强能达到上下船不出乱子。下船后按照建制的集结,也快了不少。
一些将士晕船,如果采取措施之后一直没有改善的,那就换人。
洪武十四年四月份中旬时候,这挑选出来的五万精锐,就悄然进驻了觉华岛。
而张一凡这边,养豕场也已经修建完成。大概就是按照他看过的后世养殖场的模式修建,主要一个,还是注意豕群之间的隔离,卫生等等,更多的他也不知道,只能靠摸索了。
养豕场的垃圾,包括粪便之类,也被利用起来,因此,这几乎是一个农场的模式,初步具有循环经济的雏形。
至于雇工,就是一些养豕经验比较丰富的老人,妇女,当然,也配了一些壮年劳力。
天津这边,在洪武年间其实还不叫天津,叫海津镇,是元朝时期漕运粮食的转运中心。不过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事,这里早就破落不堪。
虽然已经到了洪武十四年,可因为北方是前线,因此海津镇也一直没有重新恢复战乱之前。
但是,随着五万大军进驻这里,然后张一凡又在这里办厂,鱼松厂,肉松厂,养殖场,农场等等,海津镇就变得肉眼可见的繁华起来。
或许是基于大驸马在香山县的政绩,很多北方商人,还有其他人等,都到海津镇来寻找机会。
北平这边的布政使,不得不登门拜访,询问张一凡的意见,看要不要在这里奏请皇帝设县。
只所以不敢肯定,是五万大军已经离开,而大驸马又不知道在这里待多久。如果说,大驸马一直待着,那他们肯定有信心。
对此,张一凡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说就算他离开,只要注重港口的建设,海津镇也必然会繁华。最终,他应布政使要求,联名上了奏章,说这个海津镇设县的事情。
在这个时间内,张一凡也知道了南京那边的事情。知道媳妇和儿子将会北上,到时候还会带一群男女学生一起。
这让他很是高兴,不过也有些担心,怕儿子太小,北方气候不适应。
为此,他又赶去北平,在燕王府边上修建一处宅子,决定不再寄人篱下,住燕王府了。不管如何,在这修一处宅子,也算圆一个后世北平无房的梦了。
结果没想到,宅子还在挖地基呢,朱棣就来找他,拉着他去谈事了。
只听朱棣有些兴奋地对张一凡说道:“父皇派来的工匠加入打造新式火枪和火炮之后,我们已经拥有一千支新式火枪,三十门大小不一的速射炮。对了,父皇给速射炮赐名为神速大炮。我岳父以为,可以一战了!”
火器部队,一直是在北平这边,打造出来多少火枪火炮,就接受多少并进行训练。
流水线造枪炮的想法,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各配件还没法做到一丝不差,因此产量还不大。
张一凡听到朱棣的话,便确认道:“该不会是你给你岳父说的吧,是你急着想开战,所以你岳父衡量之后才同意的?”
朱棣一听,当即分辨道:“你不知道,鞑子在辽东很嚣张,比去年都要嚣张。几次运往辽东的补给,都被他们给打劫了。不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天理难容!”
一听他这个解释,张一凡便知道,自己没有猜错,是朱棣先提出了要打的意思。
不过徐达既然都同意了,想必是衡量过的。而且张一凡自己对于军事,还真没有这个本事来决定,还是徐达说了算。
因此,他也没意见。
结果没想到,朱棣就提出了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