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章 旗昌行,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买办愣住了,这个年轻人竟会说英语?
买办虽然也会一点英语,却是“买办”英语,只能勉强应付生意往来。
与之相反,杨烜英语标准流利,带着一股美国东北部的口音。杨烜穿越前,上过双语学校,又在211大学里通过了英语六级,具有相当的英语功底。
这买办一向以会英语而傲骄。没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竟会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他费劲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弄清楚了杨烜的意思。
张黑仔、黄大牙和刘旻虎更是目瞪口呆,想不到杨大帅竟然还会说英语?难不成,真是哪吒转世?
两万两白银可不是个小数目。买办不敢怠慢,跑到柜台里面找到了经理唐约翰。
唐约翰是米国人,跑到中国冒险。最近半年,广州城外局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旗昌行洋员大多跑到香港避难,唐约翰自告奋勇留守。
听说有个年轻的中国人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唐约翰大为惊奇。
当时满清有规定,禁止洋人学习汉语。为了防止华人与洋人勾连,各级官府亦暗里禁止华人学习外语。
唐约翰用英语和杨烜交谈片刻,大喜过望。他再次看了下杨烜的帖子,又把杨烜端详了一遍。确认过杨烜并非混血后,他忍不住地问道:
“陈先生,您的口音中似乎带着一丝纽约口音。敝人斗胆问一句,您是否去过美国?是否从美国人那里学的英语?”
杨烜的大名已在广州流传开来。此次来旗昌行,他的帖子上用的是化名“陈城”。
杨烜笑了笑,诓道:“我是四川人,早年结识了一个美国传教士,从他那里学会了英语。只是四川那边民乱纷扰,那位传教士也死于民乱。我受家族所托,来广州购买洋炮,以保卫乡梓。”
唐约翰将信将疑,问道:“不知那美国传教士叫什么名字?或许我能认识?”
两人一直说英语,周围几个人都不明所以,连买办也听得云里雾里。
杨烜对道:“他叫马文逊,新泽西人,祖上是英格兰新教徒。自我出生起,马文逊就在四川,留辫子,穿汉服,与华人无异。
“马先生被人告发,无处可归。我家一向开明,收留了马先生,全家皈依了新教。后来,马文逊外出传教,被无知乡民所杀。
“我家成了教民,也受乡民攻击。里面是非曲直,实在是一言难尽。为了保卫家族,我也只得冒险来到广州,请买洋炮。”
说罢,杨烜把一张清单递给唐约翰,里面详列了所需的洋炮,以及配套的炮弹、瞄准具、象限仪等。
唐约翰览罢,大吃一惊。买办已经告诉他,杨烜背后之人是海盗、天地会头目。看他的样子,多半是海盗、天地会头目的领导。
他们要买两万两白银的火炮,足够装备一个炮兵营了。若不是为了造反,还能为了什么?
不过,唐约翰转念一想:眼前这人虽然满嘴跑火车,却会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显然与美国渊源甚深。即便旗昌行不卖给他们火炮,他们也可以去找其他洋行,甚至可以去澳门、去南洋买。
再者,广州闭市已久,旗昌洋行生意惨淡。若能接下这单生意,至少可以赚三四千两白银。自己若能玉成此事,至少可以分成一千两白银。
但是,杨烜等人来路不明,不是海盗就是天地会,或者兼而有之。若向他们售卖军火,日后得罪了满清官府,旗昌行还怎么与十三行商做生意?这岂不得不偿失?
想到这,唐约翰犹豫地说道:“陈先生是马先生的学生,就是美国人的朋友。我们旗昌行愿意与陈先生合作。”
杨烜心里一喜,却听唐约翰继续说道:“只是,一来我们缺少存货,二来这火炮乃军用物资,敝人不敢擅自出售,还得派人前往香港请示。”
去香港?一来一回,岂不又要耽误时间。
杨烜费尽口舌劝说,唐约翰就是不松口。
恰在此时,一个买办慌里慌张地跑了过来,说道:“唐先生,民团又来闹事了!他们还扣下了伍公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